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太子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太子参品种类型的栽培特性,为实施太子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道地主产区专题调研法和系统选择法,应用系统分离纯化种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或对比设计,连续3年品比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太子参大叶型、小叶型、野生型品种间的生物学性状及生产力特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生态适应性、植株特征、花粉粒、染色体和同功酶均有显著差别。结论:首次确立了太子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并进行定名,建立了太子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代谢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闽产太子参21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结合Mass数据、软件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总离子流图主要分子离子峰进行归属,数据处理用Marker View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2种化合物;主成分得分图显示,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样本能得到明显区分;7月份和8月份样品相对距离较近,说明这2个期点的样品化学差异较小;且与6月份样品有较大差异。通过载荷图筛选出差异显著的13种标志物,且这13种标志物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为揭示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中代谢物积累动态规律及确定其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太子参无机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采收时间太子参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1种无机元素,不同采收时间太子参元素含量有所差异,部分元素含量存在7月下降,8月升高的趋势。结论太子参7月重金属积累总量较低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为确定太子参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太子参Pseudostellariae Radix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20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结合Mass数据、软件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总离子流图主要分子离子峰进行归属,数据处理用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鉴定出11种化合物;主成分得分图显示,不同加工方法太子参样品间的差异得到明显区分,通过载荷图筛选出差异显著的11种标志物,且这11种标志物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为揭示不同加工方法对太子参代谢产物差异性的影响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覆盖与遮荫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3年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太子参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萌发及推后倒苗,从而增加太子参产量;选择大豆作间作物遮荫,对太子参增产增收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