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0岁。活动后出现心累。气促伴双下肢浮肿,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心界扩大,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Ⅳ级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前后径83mm。主动脉窦部明显增宽。最大内径约78mm,距主动脉瓣环74mm处主动脉内径变窄约26ram,瓣环径30mm。MRI示主动脉窦明显扩大,直径约82mm,外形呈“蒜头状”改变,主动脉影延长。术前诊断:马凡综合症(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伞).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2.
罗勇  张力  王伟  袁武  黎新建  陈剑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3,25(3):357-359,362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近中期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12年4月接受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脉搭桥)患者35例,人均搭桥2.7支(1~4支)。其中常规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30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脉搭桥5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化冠脉搭桥8例,同期行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24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并发症、桥血管数目和近中期疗效等。结果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仅1例患者因胸骨感染死亡,34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随访效果均良好,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体外循环下搭桥少,总的风险更低,但因患者病变、病情及各种因素,本术仍不能完全取代冠状动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998年1月~2001年12月胸外伤病人诊治经验。方法:采集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3例痊愈;3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90年代以来胸部外伤原因发生了很大变化,锐器所致胸外伤明显上升。且合并胸腹脏器损伤的可能,临床诊断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囊与其毗邻结构的断层形态学特征、内囊前肢与前连合之间的空间定位,及其与MRI断层影像的对应关系,为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脑深部刺激治疗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提供可靠的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MRI技术对100例健康成年女性的脑部进行扫描,选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尸体大脑标本12例,然后经火棉胶包埋技术制成厚为500μm的薄层连续切片,并与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断层切片可详细阐明内囊及其毗邻结构在不同方位上形态特征,MRI图像不能清晰地辨认内囊与其毗邻结构边界,水平位、冠状位上可观察到前连合连接双侧内囊前肢。结论脑断层解剖切片较MRI图像更能清晰地显示内囊及其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为脑深部电刺激内囊治疗某些精神神经疾病提供断层解剖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脑核团进行观察定位、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从而对小脑的功能研究及小脑核团相关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小脑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分别制成厚250μm的水平和冠状位火棉胶薄层切片,并对其进行观察、图像采集,选取其中一例女性水平位切片应用Amira进行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结果切片观察各核团形态结构清晰、边界明显。三维重建图像清晰的显示了各核团在小脑中的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各核团体积测量结果分别为:齿状核左侧201.3mm3、右侧212.2mm3;栓状核左侧8.2mm3、右侧5.7mm3;球状核左侧2.7mm3、右侧3.1mm3;顶核左侧4.0mm3、右侧3.5mm3。结论小脑核团的精确定位及体积测量。为进一步研究小脑空间结构和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其方法学研究对其他微细组织器官结构的精确定位及测量亦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188例早期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95例)与显微镜组(9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96.6±10.7)min vs(171.3±26.4)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32.8±6.2)mL vs(112.8.0±17.0)mL]、血肿清除率提高(95.9%±4.2% vs 87.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6个月mRs评分,神经内镜组的预后良好率(26.3%,25/95)高于显微镜组(15.1%,1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早期基底节区HICH较显微镜手术快速安全、视野清晰,且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7.
探讨端粒保护蛋白-1(POT1)、Dickkopf-1、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回顾性选取54例2018年8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病例组,另选63例同期收集的正常垂体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POT1、Dickkopf-1、PTEN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POT1、Dickkopf-1、PTEN蛋白表达情况,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POT1、Dickkopf-1、PTEN表达的相关性。病例组POT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ickkopf-1、PTE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分级中高分化、肿瘤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6 cm、有血管间隙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POT1蛋白阳性率高于病理学分级低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6 cm、无血管间隙浸润、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7例IPMN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7例IPMN患者中,混合型4例,其中3例位于胰头或钩突部,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体部分支胰管扩张,扩张的主胰管直径为4~8mm;2例十二指肠乳头增大突入肠腔,2例伴有胰体尾部萎缩。分支胰管型3例,均位于胰头和钩突。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病灶直径为2.3~7.9cm。结论MRI对IPMN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腰椎不同部位对稳定性所起作用及3种不同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5具成尸脊柱(L1-S1),模拟3种不同术式,在5个部位,以6种状态,进行测试。结果:椎间盘是一个椎节的主要负重结构。全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全椎板切除术极大破坏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火棉胶微视断层切片相关结构测量数值与CT、MRI的对应数值进行比较,测量和评估枕颈复合体的各关节间隙,探讨CT、MRI对枕颈部关节间隙数据测量的精确性,明确枕颈复合体测量评估的最佳方法。 方法 采用24例正常死亡的中立位成人颈椎标本,以枕颈复合体作为观测对象。 CT、MRI扫描,采集影像学图像。然后经改良火棉胶包埋法处理标本,制作枕颈复合体的横断面(12例)、冠状面(6例)和矢状面(6例)的连续切片,层厚1mm,观察并测量分析三种来源图像中的相关组织间隙。 结果 在火棉胶组织切片、CT、MRI中精确测量枕颈复合体各关节间隙的距离,包括寰齿间隙(ADI)、齿突侧块间隙(LADI)、寰枕间隙(AOI)、寰枢椎间隙(AAI)、基底齿突间隙(BDI)、基底寰椎间隙(BAI)的距离,并将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①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精确的关节间隙数据以供参考。②结果提示3组影像来源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可认为CT、MRI均可作为判定枕颈复合体关节间隙的准确方法,MRI是评估枕颈复合体的最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