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恢复期不同预后缓解-复发型EAE大鼠轴索损伤与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发病情况把缓解-复发型EAE大鼠分为缓解组和瘫痪组,分别进行HE染色和改良的Bielschowsky轴索染色,以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脊髓白质轴索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缓解组和瘫痪组大鼠脊髓组织内均可见多个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样分布,改良的Bielschowsky银染色轴索成空泡样缺失。神经纤维变性标志物Tau蛋白在变性的轴索内沉积,呈阳性表达的轴索数在缓解组和瘫痪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瘫痪组轴索内Tau蛋白呈阳性表达的数量高于恢复组,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炎性细胞浸润和轴索损伤;恢复期大鼠缓解组与瘫痪组均发生轴索变性,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临床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cm(M4)、20 cm×30 cm(M5)、25 cm×20 cm(M6)、25 cm×25 cm(M7)、25 cm×30 cm(M8)。基于不同采收期进行采收,测定生长指标及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株高、叶柄长度和单株鲜质量逐渐增长,分枝数增加,成活率、茎粗和小区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茵陈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药材中挥发油含量逐渐增加,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茵陈药材绿原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限量标准。基于茵陈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推荐茵陈的最佳栽培密度为25 cm×20 cm(M6)。[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茵陈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对自然分娩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 15 6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在自然分娩胎儿娩出后 ,治疗组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 ,对照组立即静推催产素 2 0单位。 结果 :产后口服米索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 ,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了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 ,能较好地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用快捷 ,临床上具有很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发病时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轴索损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不同发病时期EAE大鼠进行HE染色判断炎症损害,以免疫组化方法标记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磷酸化tau蛋白,了解轴索急性损伤及反复发病后的神经变性情况。结果: 急性组大鼠脊髓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弥散分布,在炎症细胞区内有大量β-AP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变性标志物tau蛋白只有少量沉积;瘫痪组大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呈袖套样分布,β-APP在无炎症的区域也有部分表达,并有tau蛋白大量沉积,提示反复发病的瘫痪大鼠存在持续的轴索损伤,并发生明显的轴索变性。急性组、瘫痪组轴索中β-APP和tau蛋白阳性数均多于正常组,差异显著,急性组和瘫痪组比较,轴索中β-APP和tau蛋白阳性表达数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1)发病早期轴索损伤与炎症破坏有关,并呈可逆性。(2)神经变性主要存在于EAE的慢性病程中。(3)在EAE发病过程中轴索损伤呈动态变化,疾病后期轴索发生神经变性并导致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在EAE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以黄体孕酮生成减少和黄体期缩短为特点,是内分泌不孕症的主要因素,在育龄期自然发病率为5%,不孕症中占10%,习惯性流产中可达60%[1] 2324.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孕激素替代及使用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进黄体功能,不良反应大.我院采用中药温肾助阳法治疗LPD性不孕患者10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9例妇科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其中异位妊娠32例,卵巢肿瘤3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4例。结果:79例腹腔镜子术病例中,手术成功77例.成功率97.47%(77/79)。结论:腹腔镜手术虽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要有扎实的腹腔镜子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诊治30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异位妊娠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在腹腔镜下行妇科输卵管手术。结果:30例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提高了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并得到及时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是异位妊娠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AE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为探讨胸腺在EAE发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正常组、EAE发病第3天组、恢复期组大鼠胸腺细胞变化情况,应用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胸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电镜、光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和恢复期组胸腺结构基本一致,皮质髓质分界清楚,淋巴细胞密集,核呈蓝紫色,发病第3天组胸腺明显萎缩,皮质变薄,淋巴细胞数减少,并可见凋亡淋巴细胞;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发病第3天组胸腺皮质凋亡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流式细胞术显示发病第3天组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恢复期组凋亡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E大鼠发病后第3天胸腺细胞明显减少并发生凋亡,随病情恢复淋巴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减少,表明胸腺具有自我恢复能力,其变化与EAE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T)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手术对43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囊肿剥离,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随诊33例,症状消失28例,症状减轻4例,复发1例。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EMT安全有效,术后应配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AE大鼠发病后不同时期临床病变与胸腺损伤之间关系。方法:观察正常及EAE发病后3天、5天及恢复期大鼠临床神经功能状态,测量各组大鼠体重、胸腺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及胸腺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病3天及5天大鼠肢体瘫痪,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0±1.22和1.50±0.51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光镜HE染色显示发病3天胸腺显著萎缩,淋巴细胞数减少,发病5天较3天细胞数量有所恢复,恢复期组细胞数明显增多;发病3天脑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发病5天有多数袖套样改变,血管周围围绕较多炎细胞,恢复期炎细胞明显减少。发病3天组胸腺指数较其他组明显下降(P<0.05),其余组胸腺指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发病3天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其他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天大鼠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胸腺损伤均较严重,大量胸腺细胞凋亡。随病情发展,胸腺呈现先萎缩、后恢复的动态过程,早于临床症状的恢复,说明胸腺具有自我恢复性,可以促使疾病缓解,可能参与EA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