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术 治疗,观察组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 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术前,雌二醇(E2) 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两侧卵 巢体积及窦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两侧卵巢体积小于术前,窦卵泡数少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手术治疗均会对早期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性激素指标水平改变,但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 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使其尽早康复,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林英英  陈志伟  张华乐  衣欢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67-69,76,封4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病例的诊疗过程、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患者年龄16~57岁,以盆腔包块、腹痛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为主,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卵巢肿物均增大,呈囊实性,直径约6.0~16.0 cm.免疫组化显示:突触素(Syn)、嗜铬蛋白(CgA)均呈现不同程度阻性表达,甲状腺球蛋白(Tg)有4例阳性,1例阴性.术后病理提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2例,类癌合并成熟性畸胎瘤3例.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十分罕见,患者多无典型症状,且类癌成分多与甲状腺组织混杂于畸胎瘤中,容易漏诊,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围手术期处理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资料,均于妊娠中期采取McDonald法环扎宫颈,术后电话随访妊娠结局.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及活产组两组,分析围手术期处理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流产9例,活产26例.流产组及活产组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干预措施:手术缝线类型及手术时间对妊娠结局无影响(P>0.05);采用黄体酮肌注者妊娠结局好于口服地屈孕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环扎线移位、胎膜早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宫颈机能不全围手术期肌注黄体酮可提高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试产18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镇痛组(60例)和非镇痛组(120例).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围生结局等.结果 镇痛组产痛程度明显减轻,总产程、第一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收集稽留流产病例1 945例,同时与1 874例因非意愿妊娠20周内的单活胎要求终止妊娠者(包括妊娠12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以及妊娠12~20周内因内外科因素不宜妊娠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稽留流产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及环境等因素在稽留流产中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1 945例稽留流产发病正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室外职业者(OR=1.777,95%CI=1.538~2.052),初产妇(OR=2.305,95%CI=2.013~2.638),自然流产史(OR=2.359,95%CI=1.703~3.268),贫血(OR=5.498,95%CI=2.243~13.473),乙肝病毒携带者(OR=8.126,95%CI=4.688~14.084);与稽留流产发病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人工流产≥3次(OR=0.726,95%CI=0.573~0.920)。2稽留流产独立因素构成变化显示,环境因素及一些未知因素等构成比升高(P0.05),与稽留流产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室外职业者、初产妇、自然流产病史、贫血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稽留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及一些未知因素的构成比随稽留流产发病数增加而升高。初步推论:基因、生育史、合并症不能解释稽留流产发病数的升高,而环境因素和一些未知因素可能是稽留流产病例数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人滋养细胞HTR-8/SVneo(简称HTR-8)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步探讨DEHP导致稽留流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DEHP溶液干预HTR-8细胞,CCK-8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探讨DEHP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分析DEHP致凋亡的可能通路。结果:(1)CCK-8检测细胞毒性示:DEHP≥30 ng/ml作用24小时及48小时,HTR-8细胞活性明显受抑制(P0.05);DEHP浓度为20 ng/ml时作用24小时,对HTR-8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但作用48小时,HTR-8细胞活性同样受到抑制(P0.01)。(2)凋亡实验结果:小剂量DEHP(15 ng/ml)能抑制HTR-8细胞凋亡(P0.05);而大剂量DEHP(30 ng/ml)促进细胞凋亡(P0.05)。(3)流式细胞检测发现:DEHP浓度15 ng/ml作用HTR-8细胞24小时,细胞阻滞于S期(P0.05);DEHP浓度30 ng/ml作用HTR-8细胞24小时,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1)。(4)DEHP浓度15 ng/ml作用HTR-8细胞6小时,促凋亡因子Bax蛋白表达下降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DEHP(≥30 ng/ml)使滋养细胞活力明显受抑制,且不受作用时间的影响。小剂量DEHP(≤15 ng/ml)对滋养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但抑制其凋亡,可能与小剂量的DEHP下调Bax、上调Bcl-2的表达有关,这可能是DEHP致稽留流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兆董  林丹玫  衣欢 《安徽医药》2018,22(11):2188-2190
目的 探讨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要点及其预后,期望能更好的了解其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66.7%)以月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下腹痛、下腹部包块。妇科检查均有子宫增大表现,≥3个月妊娠子宫10例(47.6%),出现贫血7例(33.3%)。超声提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18例(76.2%),2例不除外肌瘤恶性病变可能,1例提示性质不明的宫旁实性肿物,术前无一例诊断为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58.8%(10/17),术后根据石蜡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行子宫切除和(或)附件切除者共17例(81.0%),单纯肌瘤剔除者4例(19.0%),在随访的病例中只有1例单纯肌瘤剔除者复发,再行彻底的手术切除治疗。结论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前误诊率高,具有侵袭、复发、转移等不良生物学行为,临床处理以彻底的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及时正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合并流产后轻度宫腔粘连改善妊娠结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2—2015年收治的不完全子宫纵隔合并轻度宫腔粘连病例。术前经阴道B超、三维彩超、碘油造影及宫腔镜联合诊断,联合B超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电话随访生育结局。结果 62例不完全子宫纵隔合并宫腔粘连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子宫输卵管造影74.4%(32/43),经阴道B超21.0%(13/62),三维彩超75.8%(47/62),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100%。随访自然流产率由术前的62.9%下降至9.7%;不孕率由术前37.1%下降至16.1%;活产率由术前的9.7%上升至74.2%。结论宫腔镜联合三维彩超,可提高不完全子宫纵隔合并轻度宫腔粘连的诊断率;联合B超行宫腔镜纵隔切除术+粘连分离术直观、微创,是目前改善妊娠结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