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湿阻滞型,采用针刺加隔药灸治疗,观察其体重(BW)、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相关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 E)及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比值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2.5%,BW、BMI、WHR、T及LH/FSH值均有显著降低(P〈0.01),E有显著升高(P〈0.01),FINS也有一定程度降低,ISI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胰岛素抵抗(IR)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IR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6例,脱落5例)与西药组(34例,脱落4例)。西药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每日2次,每次500 mg。电针组予针刺足三里、中脘、气海、胰俞、肾俞、脾俞、次髎等穴,并接电针治疗(连续波,频率2Hz),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或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中雄激素睾酮(T)的变化,并于随访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7.7%(21/31),西药组为60.0%(1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HOMA-IR、TG、TC、LDL均显著下降(P<0.01,P<0.05),HDL显著升高(P<0.01),且电针组TC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患者体内部分血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成独取足少阳经穴组和常规取穴组,每组40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均在治疗前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独取足少阳经穴组的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常规针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法均能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且独取足少阳经穴组见效快,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谢菁  虞莉青  童斐 《河北中医》2020,42(5):666-671
目的观察益肾调肝和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O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戊酸雌二醇片加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肾调肝和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及FSH/LH比值]的变化,并统计疗效。停药3个月后随访,统计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SH、LH水平及FSH/LH比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E2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后2组组间FSH、LH、E2水平及FSH/LH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汗出、神疲乏力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有效且未妊娠的患者随访时,治疗组FSH、LH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后降低(P0.05),E2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FSH、LH水平升高(P0.05),E2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有效且未妊娠的患者中,治疗后2组间仅失眠、潮热汗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汗出、情绪急躁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肝和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DOR,疗效良好且停药后远期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施茵  廖晏君  虞莉青  赵继梦  方剑乔 《中医杂志》2012,53(22):1930-1933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天癸胶囊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3例和单纯电针组34例.单纯电针组取天枢、中脘、气海、三阴交、膈俞、次鼹等为主穴,采用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针药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天癸胶囊,每日2次,每次1.8g,连服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3个月随访复发率.结果 针药结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9%,单纯电针组总有效率67.6%,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P<0.05);针药结合组LH、LH/FSH、T值的降低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P<0.01);针药结合组降低FINS及ISI水平也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P<0.01);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针药结合组复发率少于单纯电针组(P<0.05). 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肥胖型PCOS临床疗效肯定,可能与降低患者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ovulation disorder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between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clomiphene and the single medication of clomiphene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mechanism.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of PCOS were ran-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加减大秦艽汤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内服加减大秦艽汤加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相同针刺方法而不服用中药,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H-B分级变化、效愈率及后遗症发病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复方大秦艽汤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克罗米芬与单纯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与药物组(40例)。药物组,于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口服克罗米芬,连续服用5 d。针药组,口服用药同药物组,同时行电针(连续波,2 Hz)治疗,取气海、关元、子宫、大赫、三阴交、中极、地机、肾俞、三焦俞、次髎等为主穴,自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开始治疗,留针30 min,隔日1次,1周治疗3次,1个月经周期或1个月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分型、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有2例因同时服用中药而被剔除,药物组有3例因胃肠道不良反应而要求停止治疗。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8%(33/38),优于药物组的64.9%(24/37,P0.05);针药组排卵率高于药物组(86.8%(33/38)vs 64.9%(24/37),P0.05);针药组妊娠率有高于药物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8/38)vs 16.2%(6/37),P0.05);针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优于药物组(P0.01,P0.05);治疗后着床窗口期血清E_2、P水平,针药组明显高于药物组(均P0.01)。结论:电针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助孕疗效确切,其血清E_2、P水平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增厚,A型率增加,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克罗米芬,且安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肥胖的相关性,并从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瘦素及月经异常等方面概述了肥胖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同时对肥胖型PCOS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分型以及中医药、针灸治疗的进展概况作了简要介绍和探讨,认为该类患者多为痰湿体质,肾(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中医治疗宜以补肾健脾、化痰祛湿为基本治则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电针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期(首诊时病程≤72 h)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先采用中药熏蒸患侧翳风穴治疗15 d,并在恢复期(发病后15 d)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仅在恢复期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定表(TFGS)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FG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FG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1%和85.7%,对照组分别为92.9%和71.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风寒型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