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联合放疗化疗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从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66例经病理证实、初治的晚期(Ⅲ、Ⅳ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化疗方案:顺铂、氟脲嘧啶或加环磷酰胺。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体外照射治疗后3个月鼻咽原发灶完全消退率为95.5%,颈部转移灶完全消退率为97%半年生存率92.4%,1年生存率84.8%。结果显示放疗加顺铂为主的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放显著,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影响,以初步探讨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改善TNF-α、IL-1β、抗CCP抗体、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蜂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蜂针疗法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大样本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析五种结核检测方法独立和不同联合方式检测结核病的诊断效能,旨在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案提高临床疑似的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7 718名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的BALF样本均接受了五项测试:涂片、培养、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TB-DNA)、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SAT-TB)和Xpert MTB/RIF检测(Xpert),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五项独立测试和不同组合方案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有7 718名患者被纳入分析。涂片、培养、TB-DNA、SAT-TB和Xpert检测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0.70、0.77、0.73、0.79,Xpert最优。对五种方法进行排列组合并比较诊断效能发现:两项联合中TB-DNA+Xpert联合AUC最佳,三项联合中TB-DNA+Xpert+培养联合AUC最佳,四项联合中TB-DNA+SAT-TB+Xpert+培养联合AUC最佳。对以上最佳组合的AUC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两...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结核(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来探讨其在结核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原发型肺结核(Ⅰ型,TB)组(15例),血行播散型结核(Ⅱ型,IB)组(15例)、正常对照组(25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4、CD8、CD3、CD69、CD25、CD16 CD56、CD19.结果 Ⅰ型结核病人的T细胞亚群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T细胞(Tc)、总T细胞的分布比例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活化的Th,Tc比例都比正常组高(P<0.05).调节性T细胞(Treg)高于正常组(P<0.05),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B细胞都无显著性差异.Ⅱ型TB组与对照组比较Th减少(P<0.05),Tc增加(P<0.05),总T细胞无差异,NK细胞减少(P<0.05),NKT细胞增加(P<0.05),B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活化Th,Tc和Treg高于Ⅰ型IB组(P<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分布失衡,可能与疾病的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增效作用及其对CD4、CD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组予核苷类似物加健脾补肾方药治疗,疗程均为5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抗原血清转换率、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可明显提高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疗效,减少拉米夫定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其增效的机理可能与提高CD4及CD4/CD8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亚型(Th1/Th2)细胞及其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在血及脑脊液中的分布特点,探讨系统及局部的Th1/Th2免疫应答在人类结核性脑膜炎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核性脑膜炎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及脑脊液标本中Th1/Th2的百分含量,同时,应用流式微珠阵列(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测定血清及脑脊液标本中IFN-γI、L-4的浓度,并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百分含量与IFN-γI、L-4的浓度进行对照。结果 (1)结核性脑膜炎组治疗前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血清IFN-γ、IL-4的浓度(中位数)治疗前分别为3.8%±0.9%、2.03%±1.51%、29.05、55.05 ng/L;治疗3个月后分别为4.0%±0.8%、1.6%±1.1%、30.60、52.70 ng/L;健康对照组为6.3%±2.6%、1.7%±0.6%、65.95 ng/L、50.30 ng/L。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外周血中Th1水平、血清IFN-γ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中Th1、Th2水平、血清IFN-γI、L-4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标本中Th1细胞水平分别为8.4%±4.6%、7.1%±4.4%,治疗3个月后脑脊液中Th1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3)30例结核性脑膜炎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标本中IFN-γ的浓度分别为176.45 ng/L、75.50 ng/L,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组外周血Th1应答比健康对照组低;结核性脑膜炎组治疗后Th1应答比治疗前减弱,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微小RNA-146a (miRNA-146a)、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表达影响及miRNA-146a与DNMT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LEF,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每天1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每天1剂,分2次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等,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PLT)计数,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46a与DNMTs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优于对照组[80.0%(24/3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43.3%、36.7%)高于对照组(33.3%、26.7%,P<0.05);治疗组DAS28、HAQ评分、VAS评分降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P<0.05,P<0.01);miRNA-146a、DNMTs、ESR、CRP、RF、抗CCP抗体、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活动期RA患者PBMCs DNMTs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升高(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与DNMT1(r=-0.362,P=0.04)、DNMT3a(r=-0.566,P=0.01)、DNMT3b(r=-0.382,P=0.03)呈负相关。治疗组出现肝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活动期RA患者miRNA-146a表达、上调DNMT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n=10,简称中药组)、MTX组(n=10)。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1·d-1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1·w-1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中药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减少,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氧疗、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h后血气分析中PH、PCO2、PO2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与入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O2潴留,并降低了有创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停药1年后随访。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总有效率9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有效地控制症状,并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