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例,均为Ⅱ型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全部发生在下肢足背部前方.治疗方法:①常规控制血糖;②酌情使用抗生素;③合理饮食;④创面交替使用MEBO与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结果:经11个月~14个月治疗后,溃疡液化物及炎症分泌物基本消失,可见新鲜肉芽生长.继续治疗8周~12周后,肿胀消失,痛觉恢复,创面开始愈合.结论:糖尿病足是个慢性疾病,周期长,复发率高,创面应用MEBO与山莨菪碱综合治疗,可有效发挥其抗感染、抗M胆碱作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潜能再生细胞再生,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机理和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轻者引起红肿、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致组织坏死和溃疡,较长时间不愈合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医护人员应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机理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靶向hTERT基因的重组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于裸鼠右侧腋下皮下注射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结直肠癌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pGPU6/GFP/Neo-NC-shRNA组(NC-shRNA组)和pGPU6/GFP/Neo-hTERT-shRNA组(hTERT-shRNA组),各组连续进行相应治疗6次后,观察肿瘤的生长状况,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hTERT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瘤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shRNA组和NS组比较,hTERT-shRNA组移植瘤体积增长速度减慢;hTERT-shRNA组移植瘤组织中见肿瘤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36.30±5.05)%vs(5.25±1.06)%、(6.95±1.07)%,P<0.01];hTERT-shRNA组h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受到抑制(171.42±30.94 vs 146.89±21.43、137.35±25.49,P<0.01;0.39±0.09 vs 0.81±0.335、0.750±0.206,P<0.05)。结论:重组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通过下调hTERT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状态人牙髓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的表达特点,以及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人牙髓细胞(h DPC)中b FGF的表达水平,探讨b FGF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正常、深龋及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 FGF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1 mg/L LPS刺激h DPC 6、12、24、48 h后b FGF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PS刺激h DPC后b F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深龋牙髓组织中b FGF水平显著上调,而正常和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 FGF表达无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LPS刺激h DPC后,b FGF和HSP70 m RNA水平同步上调,在12 h达峰值;Western blot显示,LPS刺激h DPCs 12、24、48 h后b F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h DPC;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LPS刺激12 h后h DPC中b FGF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h DPC中b FGF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b FGF在深龋牙髓组织中高表达,且LPS刺激早期可上调h DPC内b FGF表达,推测b FGF可能参与牙髓组织防御修复反应,可能是细胞抗损伤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术后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脑池内置管的护理和用药护理,重点做好三高疗法护理,即严格调控血压,维持高血容量、高血液稀释度,同时密切观察是否发生三高疗法并发症。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病人进行严谨、周密观察及人性化的护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静  蔡艳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707-2708
目的 观察按摩对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因脑梗死而长期卧床的患者126例(观察组),每天行双下肢按摩2次,每次10 ~ 15 min;与未行常规双下肢按摩的脑梗死卧床患者1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126例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120例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3,P<0.05).结论 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行常规双下肢按摩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自护理论联合医护协同护理模式对脑梗死(CI)出院病人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CI出院病人,依据出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自护理论+医护协同护理模式,连续干预6个月。统计2组治疗依从性,对比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健康行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压力应对、运动锻炼、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移动能力、记忆与思维、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自护理论联合医护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CI出院病人,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行为,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与三维打印导板引导微创开髓造成的偏移距离与偏移角度,探讨该操作的精确性。 方法收集40颗人离体单根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开髓前进行CBCT扫描。对所有样本进行编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为A、B两组,每组20颗牙,包括40个根管。微创开髓洞型采用"Truss"开髓洞型的设计。其中A组为三维打印导板引导开髓组,根据CBCT图像制作导板;B组为CBCT引导开髓组,根据CBCT图像确定 面开髓的位置与方向,于样本标记后直接开髓。两组样本开髓后,在CBCT图像中测量并计算各开髓孔在 面与髓角平面的面积、颊腭向与近远中向的偏移距离及偏移角度,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各组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故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开髓孔在 面平面的面积分别为A组(1.34 ± 0.18)mm2、B组(1.30 ± 0.15)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76,P=0.393)。髓角平面的面积分别为A组(1.74 ± 0.20)mm2、B组(1.67 ± 0.24)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90,P=0.194)。B组 面近远中偏移距离[(0.37 ± 0.26)mm]小于A组[(0.52 ± 0.3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237,P=0.024)。两组的 面颊腭向偏移距离、髓角颊腭向偏移距离、髓角近远中偏移距离、颊腭向偏移角度及近远中偏移角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独使用CBCT可精确引导常规根管解剖形态患牙的微创开髓,CBCT结合导板对引导微创开髓的精确性与单独使用CBCT相比无显著提高,且两种引导方法对微创开髓洞型的大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Analgesic powder for cancers, composed of more than 20 Chinese drugs, was applied exter-nally to 91 patients with various kinds of cancers for management of cancerous p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remarkably effective in 42 cases, fairly effective in 22, effective in 22, and ineffective in 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ing 94.51%. Anim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pain threshold was evidently higher in mice treated with this powder on the site of femoral artery of the hind limb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without application of this powder.  相似文献   
10.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活性的主要调控因子,对细胞的恶性转化、肿瘤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已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靶标[1].我们应用RNA干扰技术设计和构建有效靶向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加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