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 要〕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PEEP)在婴幼儿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 2016 年 7 月至 2018 年 8 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婴幼儿 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进 行分组,对照 C 组(n = 40)使用单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的方式干预,试验 E 组(n = 40)采用单肺 IPPV 联合 PEEP (5 cmH2O)通气方式干预,对干预后两组患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单肺通气期间心率(HR)均升高,平均 动脉压(MAP)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 C 组相比,试验 E 组麻醉后各阶段 Ramsay 评分更低, 且术后 24 h 肺功能指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进行单肺通气的婴幼儿,使用 PEEP 方式进 行通气干预,能够使其肺功能得到有效维持,促进苏醒。  相似文献   
3.
清代医家戴天章在《广瘟疫论》中提出“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观点和“时疫汗法”的概念,认为“时疫汗不厌迟”。通过文献整理及分析比较,辨别伤寒汗法与时疫汗法的区别,梳理出“时疫汗法”的具体方法主要以辛凉发汗、辛寒发汗、发表通里三类为主,详列出“时疫汗法”的适应证及其代表方剂与运用范围,厘清时疫早期治法选方,分析治疗时疫不避汗法、不避辛药的合理性。并总结出“时疫汗法”运用要点:汗法实质为“通”;选方注意时疫兼证;用药突出辛味解表;辨别汗不厌迟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观察穴位注射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的进展速度、产后母亲泌乳启动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穴位注射组,每组40例。于产妇宫口开至≥3cm时(即第1产程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镇痛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给予5!g/mL舒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穴位注射组取双侧合谷、三阴交,每穴注入0.2%罗哌卡因1mL。选择同期拒绝行分娩镇痛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30min(T1)、宫口开全时(T2)及胎头娩出时(T3)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及使用缩宫素例数,并计算各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记录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和24h哺乳次数;检测产前及产后24h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13名产妇因中转剖宫产退出试验,其中对照组4名,硬膜外镇痛组5名,穴位注射组4名,共计107名产妇完成本试验。与组内T0时或对照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和穴位注射组T1、T2、T3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穴位注射组T1、T2、T3的VA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第2产程时间延长(P0.05),应用缩宫素例数增多(P0.05);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穴位注射组第2产程时间缩短(P0.05),应用缩宫素例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和穴位注射组产后首次哺乳时间更早(P0.05),24h内哺乳次数增多(P0.05)。穴位注射组产后血清催乳素水平较对照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注射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不增加缩宫素的用量,不延长第2产程,且更有益于产妇产后早期实施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妇镇痛分娩满意度中的质量管理效果。方法由我院4名麻醉科医生, 1名产科医生, 1名麻醉科护士联合组成一个"圈",确定以"提高产妇镇痛分娩满意度"为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分析影响产妇镇痛分娩满意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产妇镇痛分娩满意度由活动前的56%上升至活动后的94%,目标值为88.38%,目标达成率为106%。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医护人员镇痛分娩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了产妇镇痛分娩满意度,对镇痛分娩工作规模化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其动物模型的规范化提供计量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归纳实验动物品系、年龄、性别、造模方法、成模周期、阳性对照药、检测指标等,构建数据库并进行规范整理、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46篇文献,包含动物模型实验研究52例。实验动物多选择6周龄、3~4周龄的SD大鼠或3~4周龄、8周龄的KM小鼠,性别多选择雄性或雌雄各半。模型以病证结合复合模型和模拟IgA肾病模型多见;常用造模方法为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灌胃和尾静脉注射麦胶蛋白溶液、灌胃/口服干姜、胡椒、荜茇+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液+尾静脉/耳缘静脉和皮内注射卵白蛋白0.9%氯化钠溶液;造模周期以14、6、12周多见。阳性对照药应用最多的是西咪替丁、双嘧达莫、雷公藤多苷片。高频检测指标依次为血清相关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24 h尿蛋白、肾组织免疫组化、表观指标、尿常规、皮肤组织病理等。结论 目前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多样,病证结合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较高,但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黄芪对儿童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本院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浆肌钙蛋白(c Tn 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及心脏电生理指标。结果:电镜观察显示试验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比对照组小;主动脉开放后3、6、12、24、48 h,试验组血清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6、12、24、48 h,试验组c Tn 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均自动复跳,心脏自动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X~2=4.043,P=0.044)。结论:黄芪对儿童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祛风消癜方在DNA甲基化层面治疗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风热伤络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发HSP风热伤络证患儿5例、健康志愿者5例,分别采集患儿治疗前后和健康儿的空腹静脉血,应用Illumina850K基因芯片对其进行检测,筛选甲基化差异位点、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风热伤络证患儿经祛风消癜方治疗前后共注释到90个差异基因,其中63个基因发生甲基化水平上调、27个基因甲基化水平下调。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差异基因富集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RNA转运、5-羟色胺能突触、FoxO信号通路等,其中FoxO信号通路富集的差异基因为BRAF、IL7R。结论 祛风消癜方可能通过调节FoxO信号通路,使IL7R基因表达上调、BRAF表达下调,双重调控异常的高甲基化和低甲基化状态,影响机体细胞分化/凋亡、白细胞活化与免疫应答等过程,抑制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以发挥其对HSP风热伤络证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鼻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两种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后新生儿患者中的使用进行比较.方法 将已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新生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导管组和徒手组,各30例.导管组预先将4号鼻咽通气道置入口中后经鼻咽通气道置入胃管;徒手组直接经口腔放置胃管.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放置成功率、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结果 导管组和徒手组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4.90±5.81)s和(35.59±16.7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徒手组仅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组胃管放置成功率为100%,徒手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在气管插管全麻后的新生儿留置胃管中的使用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