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和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出生血代谢产物差异,寻找ROP早期诊断的新的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的21例ROP患儿(ROP组)及同期21例非ROP患儿(非ROP组)干血片标本,利用LC-MS/MS进行代谢产物测定,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差异物质和生物标记物。结果ROP组和非ROP组患儿血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经模式识别分析、代谢物得分图(Score-plot,S-plot)、权重分析初步得出10个差异较大的氨基酸。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ROP组患儿血谷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鸟氨酸和甘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R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谷氨酸及鸟氨酸对ROP诊断价值最高。结论ROP患儿与非ROP患儿比较血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谷氨酸及鸟氨酸是诊断ROP的代谢标志物。LC-MS/MS结合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在ROP早期识别与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9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予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远端取穴,施以电针,并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29例,占42.0%;好转39例,占56.5%;未愈1例,占1.5%;总有效率为98.6%。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1例DNMT3A基因变异导致的Tatton-Brown-Rahman综合征(TBRS)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患儿女,8个月14 d,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脑室扩大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经基因分析发现该患儿存在DNMT3A基因新发杂合变异c.134C > T (p.A45V),其父母该位点为野生型,根据ACMG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既往未见文献报道,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患儿确诊为TBRS。该病多数预后较好,过度生长和智力障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行为/精神问题、脊柱侧弯和无热惊厥是TBRS可能的并发症。对于表现为过度生长和智力障碍的患儿,需考虑TBRS可能,必要时进行基因诊断,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患儿出生尿代谢产物特征性变化,以期为ROP的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的21例ROP实验组患儿及同期21例非ROP对照组患儿尿液标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代谢产物测定,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联合代谢聚类图与权重图分析发现10个权重较大的物质(油酸、犬尿酸、2-甲基3-羟基丁酸、3-氨基异丁酸、3-羟基3-甲基戊二酸、马尿酸、蛋氨酸、甘油酸、次黄嘌呤和4-羟基苯乳酸)中ROP组患儿尿甲硫氨酸、3-氨基异丁酸、马尿酸水平明显降低,3-羟基3-甲基戊二酸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尿甲硫氨酸、3-羟基-3-甲基戊二酸、3-氨基异丁酸、马尿酸等代谢产物在ROP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offin-siris综合征(CS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确诊的1例CS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等临床资料,并以"Coffin-siris综合征"、"ARID1B"、"Coffin-siris syndrome"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1例DNMT3A基因变异导致的Tatton-Brown-Rahman综合征(TBRS)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患儿女,8个月14 d,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脑室扩大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经基因分析发现该患儿存在DNMT3A基因新发杂合变异c.134C > T (p.A45V),其父母该位点为野生型,根据ACMG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既往未见文献报道,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患儿确诊为TBRS。该病多数预后较好,过度生长和智力障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行为/精神问题、脊柱侧弯和无热惊厥是TBRS可能的并发症。对于表现为过度生长和智力障碍的患儿,需考虑TBRS可能,必要时进行基因诊断,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遗传代谢实验室基因检测确诊的15例DMD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探讨DM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结果 15例患儿发病年龄1个月~12岁,临床表现以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Gowers征及走路摇摆(鸭步)为主,AST、ALT、CK、CK-MB及肌红蛋白等肌酶水平均明显升高。通过组合的高通量检测技术等检查DMD基因情况,结果多为缺失突变,共12例(80.0%),其中大片重复缺失突变10例(66.7%),点突变2例(13.3%);错义突变1例(6.6%);插入突变1例(6.6%);无义突变1例(6.6%)。其中7例(46.7%)患儿母亲进行了相关基因检测,4例患儿母亲为该基因突变点携带者。而根据ACMG变异类型,15例患儿中13例(86.7%)为致病突变,2例(13.3%)为疑似致病突变。同时15例病例中有2例暂无相关文献报道过。所有的突变可发生在基因的任何位置,但缺失的热点区域位于基因的中央区外显子45~55区共8例,占缺失突变的53.3%。结论...  相似文献   
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根据遗传方式等因素,可分为六种主要的亚型,其中以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最常见。DMD主要是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已知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目前人类最大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