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大体形态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1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切除标本沿冠状位切成厚度约1 cm的切片并拍照,记录病理学特点.参照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大体形态分为结节型(1型)、结节突起型(2型)、结节融合型(3型)、浸润型(4型).比较4种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9例肝癌患者中,1型占20.17% (24/119),2型占25.21% (30/119),3型占21.85%(26/119),4型占32.77%(39/119).4种不同大体形态分型的肝癌患者年龄、HBsAg阳性、术前AF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T分期、微血管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99,x2=2.944,3.516,F=1.028,2.837,2.419,x2=6.606,12.73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患者术前AFP,4型显著高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3,1.851,2.083,P<0.05).患者手术时间,4型显著长于3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5,1.758,P<0.05);4型与2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1,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9,1.875,2.205,P<0.05).患者住院时间,4型显著长于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9,1.975,P<0.05);4型与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8,P>0.05).患者微血管侵犯,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05,8.291,4.729,P<0.05).119例肝癌患者中,116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7.48%(116/119),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4~74月).119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73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2%、70.7%、63.4%;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70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3%、42.7%、11.4%.1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1 ~6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82.5%、65.3%,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41 ~5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3%、66.7%、58.6%;2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2 ~ 6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2.6%、82.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51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4%、64.1%、64.1%;3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48 ~58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4.7%,77.8%,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36 ~48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1%、62.3%、50.0%;4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 ~5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7%、51.5%、45.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23 ~3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3%、31.6%、22.3%.不同大体形态分型肝癌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1,7.652,P<0.05).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4型显著差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生存率:x2=4.823,6.131,5.785,P<0.05;无瘤生存率:x2=5.184,5.634,9.26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T分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x2=3.516,6.687,6.165,7.97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3 ~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4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646,2.397,1.617,95%可信区间:1.042 ~ 12.713,1.063 ~5.403,1.119 ~2.337,P<0.05).结论 肝癌的大体形态分型可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浸润型肝癌患者术前AFP高、术中出血量大、微血管侵犯发生率高,预后差.T3~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浸润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利加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39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利加隆,对照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利加隆。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利加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处理措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收治的48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术后行EEN为EEN组,24例患者术后行完全肠外营养(TPN)为TPN组.术后定期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血清Alb< 30 g/L时,予10%人血Alb 10 g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Alb输注量,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胆汁漏)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EEN组患者EEN全过程耐受良好,无严重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无一例中止EEN.EEN组患者术后第3天GGT为(108±73) U/L,与TPN组患者的(225±121) U/L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1,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GGT分别为(142±86) U/L和(183±107) 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7,P>0.05);E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3±18)h、(15±4)d,与TPN组患者的(97±21)h、(18±4)d比较均显著缩短,EEN组患者术后Alb输注量为(44 ±29)g,与TPN组患者的(101±92)g比较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5,2.615,2.916,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无因术后并发症再次入院患者.结论 EEN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外源性Alb补充,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红海杆菌属(Rhodomari-nobacter)海洋细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Blue-Ⅰ是否抑制胃腺癌细胞生长。方法用MTT法测得Blue-Ⅰ对人胃腺癌细胞MCG803的IC50;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MCG803细胞是否发生DNA损伤;用Hoeche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CG80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Blue-Ⅰ抑制MCG803细胞的生长,IC50为(4.6±1.1)mg·L-1;Blue-Ⅰ引起MCG803细胞基因组的降解,2.5,5和10mg·L-1Blue-Ⅰ处理后MCG803细胞彗星实验的拖尾率由对照组(4.2±1.2)%上升到(23.2±4.9)%,(51.4±6.9)%和(68.7±6.5)%,拖尾细胞的平均尾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用Hoechest33258染色,观察到Blue-Ⅰ引起MCG803细胞核呈典型的凋亡形态;经流式细胞仪分析,2.5,5和10mg·L-1的Blue-Ⅰ处理24h,凋亡细胞率分别由对照组的(3.5±0.6)%上升为(11.4±3.5)%,(32.4±4.9)%和(50.7±6.6)%。Blue-Ⅰ还能导致MCG803周期细胞比例发生改变。结论Blue-Ⅰ具有抑制胃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两例术前误诊为胆管肿瘤的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诊治经验和教训,初步探讨IgG4相关性胆管炎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总结2013年3月-2013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2例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重点回顾手术探查、术式选择、术后病理及免疫学指标以及对诊断治疗的意义.结果 2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均高度怀疑高位胆管肿瘤.其中1例因病灶位于右肝管而以胆管癌根治的标准行右半肝切除,及高位胆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另1例病灶位于肝总管,行肿块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学指标均提示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IgG4相关性胆管炎是较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需要与胆管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激素应用在术后恢复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株新海洋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色素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一株产灵菌红素海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色素的性质、方法 描述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拮抗性。结果 该菌次级代谢产物灵菌红素,随着pH的变化色素颜色会随之变化,在pH3.0左右稳定性最好;且在该pH值条件下,紫外线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 色素的热稳定性高;部分金属离子对该色素影响较小;作为天然色素及药物资源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包埋式胆肠吻合术在肝外细口径胆管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43例患者,肝外细口径胆管手术中行包埋式胆肠吻合,观察患者术后早期及远期胆瘘发生率、胆道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包埋式胆肠吻合,吻合成功率100%。43例患者的吻合时间4.2~12.5 min,平均(7.2±1.7)min。术后未发现胆瘘及吻合口狭窄情况。患者全部获随访,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及48个月出现腹痛、发热等反流性胆管炎症状,经过抗感染输液治疗,症状均缓解;1例胰头癌患者因术后肿瘤复发伴腹腔转移于术后第2年死亡。结论 在细胆管行胆肠吻合时,行包埋式胆肠吻合,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01例(憩室内乳头37例,非憩室内乳头64例)和胆总管结石患者174例。所有患者在ERCP下插管、取石治疗。结果 憩室组和非憩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1%和98.4%,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1%和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憩室组与非憩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8%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乳头组插管成功率为86.5%,取石成功率为81.1%,均显著低于非憩室内乳头组的100.0%和96.9%(P<0.05);术后,憩室内乳头组与非憩室内乳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3%和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会对ERCP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憩室内乳头会增加插管难度,降低取石成功率,需要医生提高手术技巧,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超声波治疗在腹部大手术后加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普通外科住院行腹部大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24 h加用大承气汤,经胃管内注入,并联合超声波治疗,连用至排气。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10.58%)较对照组(30.77%)明显降低,症状明显减轻,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超声波治疗在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可缓解腹胀,促进肠蠕动,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后加速康复有极大帮助,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