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揭示全国主产区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3个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并分析形态特征、地理位置、生长性状与甲基正壬酮的关系.结果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存在显著差异,与纬度呈正相关,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和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的量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选择新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在纬度高、生长快的种源中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有效成分及遗传特性,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形态性状调查、HPLC检测及ITS序列分析揭示野生金银花种质的特性。结果 浙江西南地区的6个野生金银花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差异较小,通过ITS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相近,能够与忍冬属其他植物明显区分。6个野生种质与栽培品种之间形态差异和有效成分量差异较大,其中有性状优良的野生种质,如产自浙江省景宁县(ZJJN1)与浙江省青田县(ZJQT)的样品,其绿原酸量分别为1.94%和2.42%,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结论 研究野生金银花种质的优良特性,对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及优良栽培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蓝云龙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6):1195-1198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鱼腥草种质资源的主要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量及产量变化规律,综合多因素评价鱼腥草种源质量,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基础。方法 测定23个种源的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和黄酮类成分量,并对种源与产量的变异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种源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的量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鱼腥草挥发油类物质除与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外,还有地理变异规律,总量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经、纬双向变异。而黄酮类成分除少数呈经向变异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结论 通过对23个鱼腥草种源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类物质、黄酮类成分以及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黄酮类成分总量以植株较矮的鱼腥草为优,其中以浙江长兴种源最高,浙江嵊州种源次之。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令上  斯金平  周慧  诸燕  蓝云龙 《中草药》2008,39(6):922-925
目的 揭示全国主产区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3个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并分析形态特征、地理位置、生长性状与甲基正壬酮的关系.结果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存在显著差异,与纬度呈正相关,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和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的量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选择新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在纬度高、生长快的种源中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绿原酸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1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测定木犀草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phenyl(4.6 mm×2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金银花其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相差甚大。结论:山东、河南、江浙赣地区金银花质量呈现优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源鱼腥草产量和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云龙 《中草药》2012,43(6):1195-1198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鱼腥草种质资源的主要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量及产量变化规律,综合多因素评价鱼腥草种源质量,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基础。方法测定23个种源的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和黄酮类成分量,并对种源与产量的变异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源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的量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鱼腥草挥发油类物质除与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外,还有地理变异规律,总量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经、纬双向变异。而黄酮类成分除少数呈经向变异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结论通过对23个鱼腥草种源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类物质、黄酮类成分以及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黄酮类成分总量以植株较矮的鱼腥草为优,其中以浙江长兴种源最高,浙江嵊州种源次之。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种源挥发油类物质多样性及遗传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全国鱼腥草主产区种质资源挥发油类物质多样性及其遗传基础,为选育优质、稳定的鱼腥草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挥发油成分,并比较不同种源挥发油类物质峰面积、形态特征、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既存在共有挥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且共有挥发油成分峰面积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挥发油成分绝对峰面积、相对峰面积、RAPD分子研究的遗传距离分别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并可从形态特征上进行区分.结论: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挥发油类物质存在多样性,不仅与形态特征相关联,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根据挥发油成分、形态与分子标记鱼腥草可划分为2个类型.  相似文献   
8.
蓝云龙  王庆霞  朱云国  戴德雄  余杨  程舟 《中草药》2012,43(12):2490-2493
目的 研究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有效成分及遗传特性,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形态性状调查、HPLC检测及ITS序列分析揭示野生金银花种质的特性.结果 浙江西南地区的6个野生金银花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差异较小,通过ITS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相近,能够与忍冬属其他植物明显区分.6个野生种质与栽培品种之间形态差异和有效成分量差异较大,其中有性状优良的野生种质,如产自浙江省景宁县(ZJJN1)与浙江省青田县(ZJQT)的样品,其绿原酸量分别为1.94%和2.42%,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结论 研究野生金银花种质的优良特性,对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及优良栽培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3年进行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与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为201~240 d,不同种源各有差异,最短的与最长的相差39 d,平均值为218.8 d;可分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果实期和枯萎期,其中出苗期为24~38 d,伸长期为38~45 d(从出土到展叶10~15 d),开花期36~47 d,果实期为116~134 d(结果期20~40 d),枯萎期为75~108 d;种植2年增产最明显的为浙江庆元种源173.1%,其次为安徽青阳种源164.5%、浙江莲都种源161.7%、浙江安吉种源159.8%;优质多花黄精对各项生态因子的要求为:空气湿度78.9%,活动积温4791.4℃,日照时数1 691,年降水量平均1463 mm,七月最高温30.6℃,一月最低温1.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