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被完全阐明,现代医学缺乏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的IBS-D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完善治疗方案。临床吻合度是一种以疾病中西医最新诊断标准为依据,评价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病证模拟效果的指标。该文通过对IBS-D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发现IBS-D模型所用动物多以大鼠为主,所用方法多为单因素诱导、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联合诱导,所表现的疾病特征主要是与内脏痛觉过敏或(和)胃肠动力异常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其中,单因素诱导IBS-D大鼠模型多具备很高的西医临床吻合度,而中医临床吻合度不足;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诱导的IBS-D模型西医临床吻合度多数较高,但也存在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IBS-D中医证候模型构建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而脾肾阳虚、脾胃湿热、脾虚湿盛,寒热错杂证候模型略显不足。因此,今后仍需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或研发新的IBS-D动物模型,为本病的中西医病证机制探索和治疗手段研发提供更适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泻剂结肠(CC)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其病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除泻药对症和手术治疗外,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的CC动物模型是推动该病研究的重要环节。临床吻合度是一种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以现有最新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为参考依据,评估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病证模拟效果的指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各文献报道所选用的造模动物、药物及其剂型、剂量、给药方式、造模周期等各有不同,现有CC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大鼠是CC模型的首选动物,大黄类制剂是最常用的模型诱导药物,但造模后期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模型动物死亡的情况。造模方法是在起始剂量基础上逐步递增,但起始剂量、递增剂量不尽相同;以半数动物出现稀便为维持剂量,多以80%动物稀便消失,为单个循环结束标准;造模周期2~3个循环,约2~4个月。其中,应用大黄中药颗粒和大黄酸所复制的CC模型均具备较高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此外,CC中医证候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证候模型种类少,仅肝郁脾虚、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脾肾两虚4种,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期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且临床吻合度高的动物模型,为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