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声内镜下胃间质瘤特征与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的内镜超声特征,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Fletcher推荐的胃肠间质瘤生物学行为评价标准进行分组,将其内镜超声特点进行归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间质瘤最大径平均为6.7cm。侵袭危险性高的组其回声不均、肿瘤巨大、外形不规则、溃疡形成特点常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内镜超声表现中大小、形态、回声、有无溃疡4个特征对胃间质瘤进行治疗前综合评价,有利于指导胃间质瘤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瘦素(Leptin)、抵抗素、脂联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高脂血症模型组(H组)、原花青素高剂量组(HD组)、原花青素低剂量组(LD组),各10例.除对照组饲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并进行干预实验比较.6 w后检测大鼠血脂,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脂联素及TNF-α、IL-6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和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原花青素干预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和TNF-α、IL-6含量降低(P<0.01或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 瘦素、抵抗素、脂联素和TNF-α、IL-6在高脂血症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原花青素通过增加脂联素,降低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TNF-α和IL-6含量,控制炎症反应,对高脂饮食所致高脂血症相关性胰岛素抵抗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并检测其免疫表型,探讨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2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组织形态;对7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2例甲状腺增生性病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细胞黏附凝集素3(Galectin-3)、CD56,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2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以滤泡状排列为主者占38.6%(86/223),核的特征不典型者占13.9%(31/223)。在7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K19、MC、Galectin-3、CD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8.6%、98.6%、4.1%;在32例增生性病变中4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12.5%、18.8%、68.8%。结论:部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细胞以滤泡状排列为主,核的特征不够典型,诊断较为困难。根据滤泡细胞增生活跃,细胞核具有乳头状癌的基本特点,病变与周围滤泡截然不同,且肿瘤性滤泡穿插于硬化间质或正常滤泡之间,可与增生性病变鉴别。CK19、Galectin-3、MC弥漫性中强阳性表达,CD56阴性表达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Livin与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Bcl-2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5例乳腺癌旁组织中L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61/90)和65、6%(59/90),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Bcl-2蛋白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显著下降(P〈0.05)。L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Livin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病理分期有关,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Livin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靶基因,Livin与Bcl-2基因可能在乳腺癌的演进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底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12例胃底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应用二代测序法及原位杂交法对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内镜下胃底或胃体中上部见孤立性病灶,直径0.3~1.2 cm,隆起或浅表凹陷状,伴血管扩张.镜下肿瘤以主细胞为...  相似文献   
7.
8.
细胞焦亡是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增多症、铁死亡和自噬的一种新型炎性胱天蛋白酶(Caspase)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依赖于Caspase蛋白家族的激活,切割关键介质蛋白使细胞膜形成孔隙,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成熟并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产生级联炎症反应。胃癌是一种恶性的消化道肿瘤疾病,具有难治愈、预后差、放化疗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新型的死亡方式被广泛关注。细胞焦亡对于胃癌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释放促炎细胞内容物来放大或维持炎症,诱导细胞的“炎-癌”转化;另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提高胃癌生存率。近年来,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因此,以中医药调节细胞焦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治疗胃癌的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细胞焦亡关键蛋白与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通过介导细胞焦亡通路,减轻胃黏膜损害,降低胃癌发生率,以及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作用,以期为今后探索细胞焦亡机制和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