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对视跟踪试验的影响,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180名20-79岁正常成人,其中男88名,女92名,按年龄分成6组,每10年1个年龄组,每组30名,在两种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视跟踪试验的测试。结果:两种试验条件下视跟踪试验的主要参数增益值及失真度,各年龄组有明显的不同(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增益值逐渐减小(r=-0.37,-0.39)失真度逐渐加大(r=0.41,0.44)。结论:年龄对视跟踪试验的主要参数有影响,针对不同年龄组患者,应选择相应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108例脑血管狭窄患者中,男72例,女36例,年龄35—78岁。其中颈内动脉狭窄38例,椎动脉狭窄2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5例,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联合狭窄11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0例,锁骨下联合椎动脉狭窄13例。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2006年对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1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63.8岁。对照组56例;男26例,女性30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64.9岁。所有患者发病距治疗时间为24小时以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治疗组:轻度21例,中度14例、重度21例。对照组:轻度24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无明显差异。一氧化碳中毒达发性脑病COIDE的诊断标准①一氧化碳中毒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恢复,经过一段间歇期或假愈期(常为1~3周),又出现以急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症状与体征;②CT表现:脑白质与基底节低密度改变,中度者脑室扩大,脑沟增宽,呈脑萎缩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术与开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术和开瓣减压术治疗,观察30d的病死率,治疗前后3d、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采用微创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低于开瓣减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3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优于开瓣组;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开瓣组。结论微创术和开瓣减压术均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术途径,二者比较,微创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6.
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技术逐渐成熟及支架材料的改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接受,支架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也存有一定的风险,支架置入的部位不同,风险也不相同.我科对椎动脉开口部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半年的风险及疗效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瘤栓塞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的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科2007-06-2010-06收治168例脑动脉瘤栓塞的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我科2004-04以来,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307例,现将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1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158例,基底动脉18例,椎动脉96例,锁骨下动脉19例。其中一部分患者有的放置两枚支架。年龄35-84(平均56)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8例,199例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1.2手术方法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支架置入者均行全身麻醉。术前应用拜阿司匹林0.3,1次/d、氯比格雷75 m g,1次/d,连用5-7 d。术前2 h微泵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术前备皮、留置尿管、建立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时期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78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的结构及血流情况,观察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及各时期血栓声像图特征.结果 不同时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不同的声像图特征.左下肢血栓46例,右下肢血栓29例,双下肢血栓3例.急性血栓67例,亚急性、慢性血栓11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安全、及时、无创伤,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CO中毒为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高发病,经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治愈.但有10—30%的患者经过2—60d的“假愈期”,又突然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精神障碍,即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以往多采用高压氧,血管扩张剂及对症等治疗,但疗效欠佳,后遗症多,我们自1998年起应用甲强龙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