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体表分布并测量机械痛阈,探讨腧穴的力敏特性及其客观表征。方法:招募CNAG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组各60例,参照力敏腧穴探查方法配合手持测痛仪测量机械痛阈值,比较两组相应腧穴机械痛阈值,分析CNAG患者组力敏腧穴在不同经脉与部位上的差异。结果:CNAG患者组机械痛阈参考范围为0.24~0.44 kg,与健康受试者同穴区同侧比较,CNAG患者组腧穴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CNAG组力敏腧穴高发区中庭的阈值最低;脾俞的阈值最高。CNAG患者力敏腧穴阈值存在部位差异,其中胸腹部力敏腧穴痛阈值最低,下肢部次之,腰背部力敏腧穴痛阈值较高(P<0.05)。结论:CNAG患者力敏腧穴的痛阈值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对应腧穴阈值,且力敏腧穴不同部位的痛阈值也存在差异,表明力敏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为临床选穴及其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 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年度发文趋势、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 共纳入1136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669篇)以综述为主,英文文献(467篇)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主。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为梁繁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高频关键词有针灸疗法、临床疗效、RCT等,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分析分别形成了14个、17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阐述了镇痛药、抗氧化剂和相关酶类等研究。结论 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集中于穴位选择、治疗手段和预防性治疗,温针灸、生活质量和功能连接可能成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了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的现状,从依靠网络新媒体构建中医经典文献交流社区、建设中医经典文献主题网站进行知识推送、建立中医经典文献阅读应用程序开展移动阅读等角度阐述了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服务方式,以此促进微媒体时代中医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服务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先兆性偏头痛(MO)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力敏腧穴体表分布情况,分析MO患者力敏腧穴分布规律及红外温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60例MO患者和6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20例研究对象进行体表力敏腧穴探查并记录,分析总结MO患者力敏腧穴分布与经脉、神经节段的位置关系;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TTM)观察总结MO患者力敏腧穴红外特征。结果:MO组体表力敏腧穴出现率为88.3%(53/60),健康组为6.67%(4/60,P<0.01)。MO组力敏腧穴主要分布于胆经、肝经以及三焦经,率谷、风池、太冲穴区敏化率较高。MO组力敏腧穴多分布于三叉神经、C2、C7神经节段。力敏腧穴红外温度及部位特征表现为:MO患侧>MO健侧>健康受试者,MO患者颞部、目额部、后头部、前臂外侧、足背部力敏腧穴存在明显不规则热源分布。结论:MO患者力敏腧穴与传统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密切相关,红外温度升高、体表不规则红外热源分布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方案对偏头痛患者5-HT、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及有效率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八大数据库,收集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干预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2021年12月,评价文献质量,运用Stata和Gemtc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42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对5-HT影响上,与西药相比,单纯中药或针刺、针刺+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其中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升高偏头痛患者5-HT效果最优[SMD=2.02%,95% CI(0.86,3.18),P<0.01],其次为针刺[SMD=1.99%,95% CI(0.81,3.16),P<0.01],再次为中药[SMD=1.60%,95% CI(0.82,2.39),P<0.001],疗效排序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针刺>中药>推拿>灸法>西药。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效果最优[MD=-11.55,95% CI(-15.36,-7.74),P<0.001],其次为推拿+中药[MD=-9.05,95% CI(-14.37,-3.73),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针刺+中药>推拿+中药>针刺+推拿>推拿>中药>针刺>灸法>西药。在降低VAS评分上,单纯中药或针刺、灸法、针刺+中药以及针刺+推拿方案疗效均显著,针刺+推拿治疗方案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最优[MD=-1.74,95% CI(-3.12,-0.37),P<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1.72,95% CI(-2.52,-0.92),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1.53,95% CI(-2.11,-0.94),P<0.05],灸法[MD=-1.27,95% CI(-2.27,-0.27),P<0.05],单纯针刺[MD=-1.03,95% CI(-1.72,-0.34),P<0.05],疗效排序依次为针刺+推拿>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中药>推拿>西药。有效率上,单纯中药、灸法、针刺+中药、针刺+推拿以及推拿+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推拿+中药方案有效率最高[MD=6.48,95% CI(2.66,15.81),P<0.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5.32,95% CI(2.62,10.83),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4.74,95% CI(3.14,7.15),P<0.001],灸法[MD=3.71,95% CI(1.76,7.84),P=0.012],针刺+推拿[MD=3.49,95% CI(1.47,8.28),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推拿>针刺>西药。结论 推拿+中药的结合方案在对偏头痛患者5-HT影响和临床有效率上具有优势,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在所有方案中可优先考虑,针刺和推拿联合减少发作次数显著,针对偏头痛发作频繁者可优先考虑采用该方案。考虑纳入文献偏倚缺陷,需谨慎使用研究结论,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B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体表部位力敏腧穴的分布特点,分析BA患者力敏腧穴分布规律。方法:对70例BA患者和7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力敏腧穴手指指腹探查,将探查到的力敏腧穴标注到人体神经皮节图上,计数力敏腧穴,观察力敏腧穴分布与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关系。结果:①BA患者组力敏腧穴探查出现率为91.4%(64/70),高于健康受试者组的15.7%(11/70,P<0.01)。②BA患者力敏腧穴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力敏腧穴在肺俞、心俞、尺泽、厥阴俞穴区出现率较高。③BA患者力敏腧穴多在C4、C6以及T1~T6神经节段分布。结论:力敏腧穴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支气管哮喘患者力敏腧穴分布与相关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在功能性子宫出血(DUB)患者体表分布及其压痛阈,探讨DUB患者力敏腧穴分布情况及客观表征。方法:DUB组和健康组每组各70例,参照力敏腧穴探查方法配合手持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值,记录力敏腧穴频次,选取健康组相应腧穴测量压痛阈值,比较两组力敏腧穴发生率及腧穴压痛阈,分析DUB组力敏腧穴在不同经脉与部位上的差异。结果:健康组力敏腧穴发生率为12.86%,DUB组为95.71%,DUB组力敏腧穴归经主要为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及任脉,所属神经节段主要在T2-T4,T8-T12,L2-L5及S2,其中属于生殖系统相关神经节段(T10-S2)的力敏化腧穴占比为74.93%;力敏腧穴区按照平均压痛阈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风市、委中、承山、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环跳、中脘、阴陵泉、膻中、阴廉、血海,与健康组双侧对应穴区相比,DUB组腧穴压痛阈值的平均阈值显著偏低(P<0.01);DUB患者各所属经脉平均压痛阈值由高到低排序:督脉>足三阳经>任脉>足三阴经。DUB患者位于足三阴经上的力敏腧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足三阳经与督脉(P<0.05),位于任脉上的力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