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笔者用验方治疗老年术后自主排尿障碍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与用法党参、黄芪各15g,当归12g,白术、茯苓、车前子、竹叶、黄柏、金银花、甘草各10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所治4例均服药4剂,恢复自主排尿。病案举例姜某,女,70岁。因阑尾...  相似文献   
2.
将热病概括为八法,即:疏表宣肺、清化、通下、清化湿热、清营凉血、开窍、滋阴生津、熄风等法。认为外感热病,不外乎实证与虚证两个阶段。热病最易伤阴,必须顾护阴液,特别热病后期,滋补阴液尤为重要,舌诊在热病占有很重要地位,观察舌质、舌苔变化,可测知病邪的深浅,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升麻葛根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升麻葛根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患者采用升麻葛根汤加味内服,6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结果:26例患者均痊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升麻葛根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疗程短,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制炭是传统的炮制方法之一,炭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对炭药的炮制火候掌握不当,就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保证炭药的质量,既要探索传统的炮制工艺和理论,更应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来认识、整理和提高。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中的体会结合文献资料记载,谈谈炭药的一些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方温脾汤出自《千金要方·心腹痛门》,其药物组成为:大黄、芒硝、附子、干姜、人参、当归、甘草。主治“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后世医家亦均认为本方有温补脾阳、攻下冷积的作用,为一温下良方。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1例多汗伤阳兼有腑实患者,奏效甚捷,现介绍如下。于某,女,42岁,素有气管炎宿疾。2003年春天因患感冒发烧,呼吸困难,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多月,病情虽有好转,但昼夜汗出不止,低烧不退。诊其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汗淋漓,被中热气腾腾,而患者仍觉畏寒,腹痛,不能食,七日未便。查:左脐旁略硬,压痛,脉弱,沉取略弦,舌淡红,苔白根厚…  相似文献   
6.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德翠 《山东医药》2010,50(25):74-75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胰岛素、C肽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具有相似的降血糖、调脂作用,而吡格列酮还有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及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药的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药贮藏与中药品质的关系 中药的性状及其所含成分是决定该药品质的主要标志。贮藏保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的成分与性状的变化。这些变化发生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阳光和空气。如空气干燥,会使药材失水而出现风化、酥脆、碎裂以及干枯等性状改变;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含淀粉、蛋白质、糖类多的药材易于分解、发霉变质;一些树脂类、浸膏类中药易于粘连、变形;含挥发油的中药易于挥发,失去原有的香气。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调肝理中汤合青白散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单纯性酒精性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保肝降酶处理,治疗组予调肝理中汤合青白散加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调肝理中汤合青白散治疗酒精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拟催乳汤,治疗产妇乳汁分泌量少,效果颇佳,屡用屡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