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家谷  王小勇  李孛  叶小东  王少杰 《骨科》2022,13(4):367-369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按AO/OTA分型为C型的51例股骨干骨折病人。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分为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组(IP组,19例)和交锁髓内钉固定组(IM组,32例)。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切口愈合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病人均获得随访,两组均无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病例。IP组手术时间较IM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IP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36±1.01)个月。IM组2例C2型、1例C3型骨折不愈合,不愈合率为9.4%;余IM组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53±1.30)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是C型股骨干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折不愈合率,同时未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女,76岁.右枕部疼痛10 d,右前额和右颜面部疼痛8 d,伴红色丘疹.10 d前患者感头右枕部疼痛,遂自行到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枕大神经痛,予头风痛胶囊,川芎茶调冲剂、开瑞坦及镇痛对症治疗.服药2 d后无好转,右前额及右颜面部也出现疼痛症状,遂就诊于另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给予泰勒宁片镇痛,并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2 d后仍未好转,并于右前额部及右眼四周出现红色丘疹,伴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情绪,遂转来我科.见右前额部有两处红色丘疹伴少量小水疱,右眼四周有红色丘疹,右眼结膜轻度充血,右枕部及右耳后未见丘疹,但患者自感剧痛,与前额一致.诊断:带状疱疹.采用抗病毒的中药汤剂和无环鸟苷静脉滴注,患部皮肤外擦炉甘石洗剂和百多邦药膏,眼部采用无环鸟苷眼药水和泰利必妥眼药水交替点眼.治疗后皮疹消失,疼痛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方法在治疗糖尿病的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个和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糖尿病康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经过该院的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平均浓度为(13.2±2.5)mmol/L,经该院治疗后血糖平均浓度变为(10.21±1.28)mmol/L;观察组在治疗前血糖的平均浓度为(13.8±2.9)mmol/L,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浓度变为(8.95±1.26)mmol/L,由此可见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之后血糖浓度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该院所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中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虽然中医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浓度,但是较之中西药结合又没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4.
背景:当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有多种,但在外科手术中进行获取的方法仍然较少,而外科分离所得细胞对于相应疾病的具有揭示原因和提供研究线索的价值。目的:在骨科手术中以直接贴壁差速贴壁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在骨科关节置换等大手术中吸取少量人骨髓血,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贴壁后36~48h行洗盘处理,并通过长期体外培养,特定培养基自身的筛选作用对细胞进行筛选,当细胞生长达到足量时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采用直接贴壁法能够在长骨髓腔内混合血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形成集落,其形态学表现和表面分子经鉴定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点,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进行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初步经验与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6月对19例(19髋)髋关节疾病行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假体均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假体。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或定位器下钻入导向钉,根据股骨颈直径确定股骨头假体的大小,髋臼假体使用生物型压配技术固定,股骨头假体骨水泥固定。结果 1例术后复查X线片时发现髋臼假体脱位再次手术复位成功;1例在股骨颈定位时发现导针严重偏差,重新定位定向后获得良好位置,术后X线位置良好;其余17例手术顺利和术后X线显示位置良好,出院时均屈髋达90°,步行出院。19例随访3~25个月,平均9.2月,末次随访HSS评分为(91±11)分,较术前(43±10)分明显增高(t=14.465,P=0.000);UCLA髋关节活动评分(7.4±1.6)分,较术前(4.4±1.3)分明显升高(t=8.364,P=0.000)。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某些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优良,特别适合于年轻患者;但该术式有更长学习曲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且在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时需要准备全髋置换的器械。  相似文献   
6.
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梅花针闭合顺行穿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在没有合并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可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手术。 临床资料 一、本组21例男18例占85.6%,女3例占14.1%。年龄男17至46岁平均年龄24岁,女56至72岁,平均年龄62岁。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34岁 ,以左下腹部阵发疼痛 10 d就诊 ,以左肾囊肿与输尿管下段结石待查收住院。患者曾在当地医院 B超检查 ,诊断 :左肾囊肿 ,输尿管下段结石未处理而转院。体格检查 :T、P、R、BP正常 ,患者神志清 ,发育正常 ,营养佳。全身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 ,四肢及脊柱正常。神经生理反射引出 ,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 :腹部平软 ,腹肌及腰旁肌无痉挛 ,腹部及肾区无触痛及压痛 ,输尿管各段无压痛。呼吸时腹部活动无受限。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肉眼无血尿 ,尿中 RBC( ) ,WBC0个 / H…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杰  董丛丛 《中医杂志》2008,49(4):369-371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EM)、睡眠障碍(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本病可归于中医的多寐、晕厥、嗜睡、嗜卧等范畴。后世医家又有“多睡”、“多卧”、“多寐”、“善眠”之称,出现猝倒则多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现就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三年来经临床证实的64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采用SiemensSomaton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8mm,层距8mm。其中4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1)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64例;(2)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8例;(3)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4)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60例;(5)假性囊肿形成5例;(6)胆囊炎、胆结石35例;(7)胸腔积液3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坐位踏车运动中的心缩间期监测方法(简称“动态STI”)随机检查195名健康疗养现役飞行员。运动中血压反应正常《限最高血压≤26.7/12kPa(200/90mmHg)]者92名(30.72±6.31岁)占47.18%;高血压反应[至少符合:1.收缩压≥294kPa(200mmHg)或连续2次以上>26.7kPa(200mmHg);2.舒张压连续2次以上≥13.3kPa(100mmHg)两条件之一者34名(30.59±6.1岁),占17.44%。高血压反应者与正常者比较,在运动中主要的STI变化为ICT和PEP较长和LVET较短,造成PEP/LVET比值较大,且随负荷量增加而差异愈显著;特别是其最低比值提前于中负荷时出现,至重负荷时反而明显上升,形成具特征的“谷底”现象。表明高血压反应者在运动负荷较重时心肌收缩力减低、心排量和心脏贮备相对较少,因而有可能影响工作能力和飞行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