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8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697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253篇
基础医学   742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2761篇
内科学   1260篇
皮肤病学   252篇
神经病学   336篇
特种医学   7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02篇
综合类   6038篇
预防医学   2013篇
眼科学   172篇
药学   2043篇
  17篇
中国医学   1669篇
肿瘤学   56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807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942篇
  2008年   976篇
  2007年   1040篇
  2006年   1054篇
  2005年   1110篇
  2004年   1060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774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749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515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502篇
  1994年   399篇
  1993年   320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8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8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工骨替代材料是否能通过微创手术快速重建骨强度,并取得安全的愈合效果。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共10例良性骨肿瘤病例在我科接受经皮穿刺注射型人工骨再生骨替代材料治疗。10例病理诊断均为骨囊肿。接受治疗的肿瘤部位均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股骨4例、肱骨5例和胫骨1例。通过术后随访,评估植骨部位的骨吸收转化过程和结果,记录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2.4 (8~17)个月。截止最终随访,人工骨转化率平均为98.8%(90%~100%),全部病例愈合良好。8例随访达到1年,转化率均为100%。植骨术后转化率与年龄(P=0.552)、部位(P=0.781)和植骨量(P=0.508)无显著相关性。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29.3分。5例术中出现少量人工骨经穿刺道溢出骨皮质外,术后4~5个月外漏人工骨完全吸收,无软组织内成骨。术后未见肿瘤复发、骨折、伤口感染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注射型硫酸钙/磷酸钙复合骨移植物,治疗以骨囊肿为代表的良性骨肿瘤,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愈合率高。植骨后可保持较高的骨强度,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队支持训练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3-12台州市路桥中医院收治的21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电话随访及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参加1次/wk的团队支持训练(至少持续8 wk),然后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比较6 wk后患者的遵医行为、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ity of hope-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C O H-Q O L-O Q)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得分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正确护理造口、及时更换和清洗造口袋、每日进行规律排便的训练、保持乐观心态、积极融入社会、规律清淡饮食、适当户外康复运动、主动咨询、定期复诊等各个行为上的遵医比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3.3%vs 77.1%,95.2%vs 81.0%,85.7%vs 65.7%,94.3%vs 79.0%,91.4%vs73.3%,89.5%v s 75.2%,87.6%v s 71.4%,90.5%vs 67.6%,88.6%vs 69.5%,P0.01).观察组COH-QOL-OQ量表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5±3.01 vs 6.12±2.56,6.55±2.95 vs 5.49±2.62,6.20±3.14 vs 5.02±2.95,6.87±3.08 vs 5.76±2.71,6.65±3.17vs 5.52±2.91,P0.01).观察组GSES总分、高等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1±0.81 vs2.55±0.86,61.9%v s 41.9%,P0.01).观察组在造口感染、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损伤、造口脱垂等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vs 16.19%,6.67%vs 25.71%,2.86%vs 15.24%,0.01%v s 13.33%,P0.01).观察组在相对固定时间内排便、排便前有便意、大便成形等排便状况的比例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1.9%vs 61.0%,87.8%vs 62.9%,82.9%vs 61.0%,P0.01).结论:团队支持训练可以明显地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康复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000m。结果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结论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莺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华夏大地,万年造化,千载底蕴,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自是源远流长,世世代代泽润着黄土地上的炎黄子孙。如今,在这突飞猛进的年代里,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渐趋渐少,曾经辉煌灿烂的绝技一度举步维艰,濒临绝迹。万幸的是在纷繁忙碌的都市中,总有一些人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终日流连于古镇深巷,埋首于民俗土风,孜孜沉浸在民间艺术中找寻民族的魂与根。他们高深渊博却生性平淡,身怀绝技却不事张扬,正如那清幽淡雅的香醇,在芬芳四射之时,给人一种飘逸;又似简洁明快之国画,在简简疏疏之中,予人一种幽远。  相似文献   
5.
性别识别障碍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行为认识与自已真实解剖特征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象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已身体有男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司荣婷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56-556
医学院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人际交往障碍。这些人际交往障碍常常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急需要针对他们这些问题做出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所自2002年开展高压氧治疗以来,收治各类患38例,年龄4-72岁,通过入舱前后的心理护理及有关知识的介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颌前磨牙早萌松动的治疗和观察惠爱荣张翠贤袁渝萍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早萌是指牙冠萌出而无牙根或大部分牙根未形成,靠粘膜骨膜联结而无牙槽骨支持,极度松动,其牙冠形态基本正常的牙齿。多年来我们对下颌前磨牙早萌进行治疗和临床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9.
旋转复位法是根据冯天有所介绍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不同于传统的中医按摩疗法,又不是西医的整骨疗法;笔者参照冯该疗法,在近年来共收治37例病人,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一般资料男17例,女2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的59岁。解放军、护士各1,学生、教师各2例,干部6例,工人25例。均属腰椎偏歪。第2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1岁.上腹部隐痛不适15年,加重1年.经X线检查诊断为胃小弯慢性溃疡伴胃粘膜脱垂入院治疗.查体:T36.8℃,P72次/分,BP18.7/12.5kPa.发育正常,消瘦,颜面皮肤潮红,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肝未及,脾肋下刚及,剑突下压痛轻,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178g/L,WBC16.4×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