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病例,对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的2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3.2个月.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在6个月内融合;末次随访时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具有即刻稳定,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与克氏针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106例锁骨骨折患者,按入院随机号分为A、B两组,每组各53例,A组患者给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92.45%,B组优良率为58.4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和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锁骨骨折上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2009年4月~2014年11月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7例,男74例,女23例,年龄26~68岁。其中重物砸伤29例,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伤21例;陈旧性骨折12例。主要累及节段:T11 5例,T12 16例,L1 31例,L2 29例,L3 10例,L4 6例。回顾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所采取的处理措施。结果:共有21例患者发生39例次并发症,其中术中大出血(1500ml)17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0例,神经根腋下撕裂2例,脑脊液漏3例,钛网位置不良5例,浅层感染2例。上述并发症分别通过术中和术后输血、补充血容量,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脱水剂和激素,术中修补硬膜囊、加压包扎,再次手术探查减压等处理措施后,均获得较好预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23.27±3.10个月,神经症状在1周~3个月完全缓解,钛网植骨均获得愈合,无进一步移位,脑脊液漏均一期愈合。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对其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和应对,多数并发症通过正确处理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顺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53.5岁.腰椎8例,胸腰段6例,胸椎2例.患椎处剧痛14例,轻度胀痛2例,11例X线片显示患椎终板缘“鸟嘴样”增生,13例邻近终板侵蚀性破坏,边界模糊,周围硬化.所有患者均无成角畸形及明显神经损害.入院诊断为脊柱肿瘤1例,脊柱结核3例,疑似脊柱结核8例,脊柱感染4例.入院后诊断为“脊柱肿瘤”者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化脓性脊柱骨髓炎;其余15例患者治疗前均行病椎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脊柱感染,其中1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4例患者因椎间失稳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1例因伴椎旁脓肿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均应用敏感或广谱抗生素,手术治疗患者应用2~3周,保守治疗患者应用3~6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1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6例痊愈;4例遗留腰背部僵硬感,行腰背肌理疗及功能锻炼后均缓解.6例手术患者中,1例误诊为脊柱肿瘤患者术后1.5年X线片显示植骨端骨吸收,患者有腰背部僵硬感,暂予观察;其余5例患者随访时植骨均骨性融合,2例遗留不同程度腰背部僵硬,但均不影响生活.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脊柱非特异性感染容易误诊,治疗前行穿刺病理检查可早期确诊,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对影响脊柱稳定性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6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6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37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3.2个月,观察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改善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矫正高度丢失情况、后凸角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26例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22例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4例无变化。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基本矫正。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和后凸角丢失轻微。结论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6钉固定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例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 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 50岁, 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入院, 取病变组织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示中间普雷沃菌, 诊断为中间普雷沃菌脊柱炎, 经开放病灶清除、置管冲洗+自体骨移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给予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 奥硝唑冲洗治疗后感染获得控制。共检索出符合条件文献16篇, 加上本病例, 共纳入17例患者,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0例; 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和使用皮质类固醇病史(占35.3%); 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腰椎(12例)、胸椎(6例)等; 病原学培养阳性13例; 分子学检测阳性3例, 染色镜检阳性1例。17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厌氧菌治疗, 其中14例联合手术治疗; 1例死亡, 病死率为5.9%, 5例存在部分神经功能损伤, 致残率为29.4%。抗厌氧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为92.8%, 3例单独抗厌氧菌治疗未行手术者均治愈。 结论 中间普雷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误诊, 建议尽早送检mNGS明确病原体, 以争取救治时机,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脊柱骨髓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我科室收治的15例脊柱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脊柱损伤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减轻,脊髓质量获得改善,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为乳酸脱氢酶、白蛋白以及化疗以否。结论:采取手术治疗脊柱骨髓瘤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为乳酸脱氢酶、白蛋白以及化疗以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A组实施经伤椎短节段固定,B组实施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的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前、术后3 d 2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大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的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B组为1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均可改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但是经伤椎固定可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acute cervical sinpal cord injury,ACSCI)后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完全性颈脊髓损伤(ACSCI)继发低钠血症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2-78岁,平均36.35岁,受伤时间2h-72h,平均7.25h.对该11例ACSCI后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24h尿量、血钠、血钙、血氯、血钾和尿钠等指标推测可能的发生机制,并酌情补液、限液及高渗钠等治疗观察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初期扩容治疗后3例度过低钠血症期,出现低钠血症8例患者中2例继续补液+高渗钠静脉缓慢滴注,2-3周血钠恢复正常,6例在保证生理需要量前提下,酌情限液+高渗钠液补钠微泵泵人,2-3周血钠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生其它离子紊乱及神经脱髓鞘现象.结论:交感神经系统受抑制是ACSCI后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之一.初期扩容治疗可起到缓解低钠血症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