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常见肾系疾病中肝肾阴虚证的血液代谢组学异同,从小分子代谢水平方面探讨"同证异病"的客观物质基础及其与病、证的关系。方法以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感染、糖尿病肾病4种疾病中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技术,对其血液样品进行代谢产物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样品的分类信息和不同于正常人的差异变量。将上述差异变量进行不同病理组间对照,得到共有和特有的差异变量,在HMDB数据库和Wiki Pathways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检索,鉴定其特征代谢物及对应的代谢通路。结果肾系疾病肝肾阴虚证患者共有4个相同的代谢物不同于正常人,分别为2-(羟基亚氨基)-丙酸、L-同型半胱氨酸、十六酸和二鸟嘌呤核苷四磷酸;不同的特征代谢物共有57个,其中慢性肾衰竭18个,慢性肾炎16个,慢性泌尿系感染14个,糖尿病肾病9个。结论慢性肾系疾病中,中医"同证异病"的理论具有客观物质基础。相同证型有一致的物质基础(生物标志物);疾病不同,其对应的物质基础(生物标志物)有差异。"病""证"对患者的物质代谢均有影响,而"病"的影响可能大于"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不同病理类型血液代谢组学的异同。方法:检测51例慢性肾炎和8例健康志愿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对血液样品进行代谢产物检测,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样品分类信息和不同于正常人的差异变量。将上述差异变量进行不同病理组间对照,得到共有和特有的差异变量,在HMDB数据库和Wiki Pathways数据库中比对检索,鉴定其特征代谢物及对应的代谢通路。结果:在51例四组病理类型慢性肾炎患中,共有5个相同的代谢物不同于正常人,而四组间不同的特征代谢物共有60个,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组9个,膜性肾病组23个,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组15个,IgA肾病组13个。以上特征代谢物均有其对应的代谢途径。结论:(1)血液代谢组学研究表明慢性肾炎不同病理类型具有一些相同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反映不同病理类型的一组特征性标志物。(2)慢性肾病的代谢途径中脂质代谢障碍最严重,其次是氨基酸代谢,再次是三羧酸循环和嘌呤代谢等。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于1999年由Jeremy K Nicholson教授提出,是指定量测量生物系统对病生理刺激和基因修改所做的与时间相关的多参数代谢应答,它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又一门新兴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学技术[1]。其研究过程包括样品制备;代谢产物检测、分析与鉴定;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其研究样品常用尿液和血液。代谢组学在心血管系统、肿瘤、消化系统和代谢性疾病方面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但肾病的代谢组学研究相对滞后,其中在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采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制备FSGS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予麻黄附子细辛汤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造模与灌胃周期均为56 d。造模第2周、第4周、第8周留取各组大鼠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造模第8周末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足突变化。结果:造模第2、4、8周,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高于本组造模前和同时期正常组(P<0.01),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同时期模型组(P<0.05)。造模及干预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血白蛋白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血甘油三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评分及足突融合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肾脏病理变化符合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评分及足突融合率明显改善(P<0.05,P<0.01),肾脏病变程度有所减轻。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有效延缓FSGS进展,改善大鼠因FSGS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男性,60岁,2014年10月底,因"维持性血透近3月,高热伴恶心呕吐2 d"收治入我院。2014年8月起该患者因"终末期肾脏病",在我院行1周3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自透析后患者基本无尿。入院前2 d患者受寒后出现高热,体温最高升至39.5℃,并伴恶心呕吐,脐周隐痛,在外院急诊查血常规示:WBC4.9×10 9/L,N%90.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