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癫痫是一种表现为痫性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难治性的特征。临床上治疗癫痫以西药为主,但是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和肝功能异常,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中医药治疗癫痫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在改善患者证候的基础上又能避免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通过检索国内外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文献发现,中医辨证常以痰、瘀、风、虚辨证,治法以针刺、穴位埋线、艾灸、中药单体、中药药对及复方汤剂为主。中医药采用多种治法缓解癫痫发作的程度、减少发作的次数,发挥着多途径、多环节、全面性治疗癫痫的重要作用。该文综合整理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经典治法及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中药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癫痫方案提供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更加有效地治疗癫痫提供多元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生地黄Rehmanniae Radix的性味功效物质基础,阐明生地黄及其拆分组分的寒热药性归属以及中药药性的内部精细结构。方法 采用水煎煮法、水提醇沉法和色谱分离技术,对生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拆分。在建立寒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测定与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对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物,从而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 水煎液、多糖、环烯醚萜苷对寒证模型大鼠呈现相同的药性作用倾向,均能降低肝组织Na+,K+-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性和血浆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丙酮酸(pyruvic acid,PA)、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及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升高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干酵母混悬液诱导的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牛胆汁的解热效果,并进一步通过基于UPLC-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200 mg/kg)组、牛胆汁(10 mL/kg)组及猪胆汁(10 mL/kg)组,以背部sc 20%干酵母混悬液的方式构建发热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前0.5 h及造模后3.5 h对各给药组大鼠给予药物干预,并于造模后第0、4、5、6、7、8小时测量大鼠肛温,收集造模后8 h大鼠血清及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及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大鼠的血清及下丘脑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血清及下丘脑代谢组学的相关分析结果及ELISA指标,共同阐释牛胆汁的解热作用机制。结果 造模4 h后模型组大鼠肛温显著升高(P<0.01),牛胆汁组大鼠肛温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牛胆汁能够显著抑制发热导致的TNF-α、IL-1β、IL-6、PGE2、cAMP含量增加(P<0.01)。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后血清及下丘脑的代谢轮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别从其中鉴定得到24、18种内源性代谢物,给予牛胆汁干预后其含量均显著回调,主要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鞘脂代谢、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途径。结论 牛胆汁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模型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及调节机体的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有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药四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一种临床用药经验,并经过不断发展、完善与验证,最终又指导中医临床用药。通过对四性及五味的溯本寻源,以中药四性的起源、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为主线,对四性的形成过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的617味中药进行“性”与“味”的统计分析,解析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有助于中药性味的应用和理解,为中药药性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