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李仁,辛、苦、平。归大肠、小肠经。功能润肠通便,利水消肿。近代中药学多列入润下类泻下药。而某些本草书云其为“治标救急之药”并谓有行气破血润燥作用。笔者对此颇有体验。 1.治疗湿浊阻滞所致二便不利,与芳化之品配伍有至奇之效。如1978年8月,治一例45岁患“美尼攸氏症”的男性农民,前医曾投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眩晕耳鸣减轻而便秘尿涩,问之尚伴恶心,察舌红苔白腻,脉濡滑。此乃痰浊中阻未彻又兼大肠膀胱湿浊阻滞,通降失常,气化不利。沿用前医方加郁李仁10克(汤浸去皮,捣碎用),厚朴花10克,白豆蔻3克(后下)煎服,二剂后即便通尿畅。由此可见,本品虽属润下类泻下药,苟能选用得  相似文献   
2.
"用药须使邪有出路",语出清·周学海<读医随笔·卷四·证治类·用药须使邪有出路>.这一名言传承百余年矣.于今已成为中医治疗学说之一.从读医心得、嘉来学奖后进,名医经验、发前人所未发,日新其用、赋予时代气息,方论方解、拓宽用药视野4个方面结合临床体会,刍言管见.  相似文献   
3.
《临证心得选》一书,由河南科技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是书用论文、医案、医话等形式,总结了赵清理主任医师对中医理论的临证抒发,对经方的实验心得,对时方的应用作会,对验方的施用记录。新颖活泼,不拘一格。爰不避移花接木之诮,试以此书《序》之点晴句为题,略谈肤浅体会。 1、广罗博采,撷取百家之长。赵老曰:“余于临证之际,凡遇到经年不愈的痰咳(如慢性支气管炎),常得王旭高痰饮医案之启迪,辨证施治,无不随手奏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临证应用》一书,胡志坚同志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主要讲述临床如何根据疾病的‘证’选用和配伍药物”,是一本从实发挥,新颖切用的好书。不揣谫陋,就此书特点略谈如下。一嘉惠后学别树一帜作者在第一章提出了掌握药性理论的四  相似文献   
5.
清·叶桂<温热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学说已日益引起医者重视并成为中医既病防变的重要治则之一.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列为中医治则"既病防变"之一论述,说既病防变理论中立论较早,影响较大者,是<金匮要略>"肝病实脾"理论和叶天士治疗温病的"先安未受邪之地"之说.读书临证有感,从先证而治,既病防变;现代医学,堪资借鉴;把握病机,遣药组方3个方面结合作者治疗水痘、钩端螺旋体病、痛风及其他杂病的经验琐言了管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小儿癫痫、绝经前后诸症、慢性胃炎的经验。方法温胆汤加酸枣仁、灵芝粉清热化痰,温胆宁神补虚治疗失眠;温胆汤加六君汤、太子参、酸枣仁、黄连以润养心神兼清火安神,加金蝉花抗疲劳抗应激、加紫河车滋补强壮治疗小儿癫痫;温胆汤加甘麦大枣汤先治标后合补益肝肾之品标本兼顾治疗神虚胆怯兼痰湿气郁的绝经前后诸症;温胆汤加黄毛耳草清热解毒,加白花蛇舌草抗炎,加香茶菜抗肿瘤,松弛平滑肌治疗慢性胃炎。结果用上述方法治疗失眠、小儿癫痫、绝经前后诸症、慢性胃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研究运用温胆汤方发挥了方剂"化痰宁神"的功效,体会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熊昌华老师的《课余随笔谈药性》一文(载于《新中医》l979年第3期),深受教益。爰就“熟地黄泥膈”之说,不揣浅陋,略陈管见。药者,医用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用药发明》说:“人徒知药之神者,乃药之力也。殊不知乃用药者之力也”。熟地黄为补血滋阴要药,但有泥膈之偏性,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8.
刘寄奴,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有破血,通经,止痛,止血,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食积不化,脘腹胀痛等。鉴于本品具有苦泄辛行温通的特性,笔者在辨证诊治的基础上单用或刘寄奴重用组方,治疗急性结膜炎、痛经、热痧等病症。每获良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多见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儿童皆可发病,而以1~4岁者患之最多。笔者按《中医儿科学》的辨证论治原则,用自拟方药治疗水痘有效,兹介绍如下: 基本方:薄荷5克,牛蒡子6克,芦根10克,滑石12克,生苡仁15克,淡竹叶5  相似文献   
10.
用药“中病辄止”琐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病辄止,慎防服用不当,古训新知,值得医者反思;见仁见智,颇堪嘉惠后学;消费警示,合理使用药物诸方面琐言了用药“中病辄止”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