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425例,其中95例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1]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得到了[2]当今世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各国广泛推广。目前PBL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胸外科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出生后肾脏皮质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特征,探讨出生后小鼠肾脏皮质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规律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别检测出生后1、3、7、14、21、28和70天小鼠肾脏皮质中PCNA阳性的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1)小鼠生后肾脏皮质发育中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早期PCNA阳性表达丰富,随着肾脏发育成熟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成年基本消失。(2)小鼠出生后肾脏皮质发育中也存在着大量细胞凋亡现象,且凋亡高峰一般出现在增殖高峰之后。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小鼠生后肾脏皮质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早期细胞增殖旺盛,增殖高峰之后出现凋亡高峰,晚期两者活动均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家兔生存情况的影响,以探讨NGF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方法,测量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脑脊液中的氨基酸,特别是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并观察实验动物生存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EAA)明显增加(P<0.01);而外源性NGF可使上述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结论:外源性NGF可能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内EAA过度释放,改善缺血再灌注对脑的损害,保护脑细胞,提高动物生存率,在临床脑复苏中有一定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小鼠生后肾脏髓质发育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观察小鼠出生后肾脏髓质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特征,探讨出生后小鼠肾脏髓质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规律及其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别检测小鼠出生后1、3、7、14、21、28和70天肾脏髓质中的增殖细胞及凋亡细胞。结果显示,(1)小鼠出生后肾脏髓质发育中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期PCNA阳性表达丰富,随着肾脏发育逐渐成熟而表达减弱;(2)在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指数于生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表达逐渐减弱。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小鼠生后肾脏髓质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早期细胞增殖旺盛,增殖高峰之后出现凋亡高峰,晚期两者活动均减弱。  相似文献   
6.
大鼠和小鼠胚胎后肾移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东钰  李晓明  郭敏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33-334,338,I0005
目的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和小鼠的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胚胎后肾移植的最佳胚龄及血管起源。方法应用光、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胚龄的后肾移植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及后肾内CD31+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离体后肾移植10天后成熟的肾小体形成,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排斥反应轻微;胚龄20天的大鼠后肾和胚龄14、16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出现明显排斥反应,且随着胚龄的增长排斥反应逐渐加重。CD31+阳性细胞分布在肾小体毛细血管内皮及部分皮质中的间质细胞。结论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中均无成熟肾小体出现,是移植的最佳时间;后肾移植物内的毛细血管袢是由移植物的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是一种免疫抑制因子 ,当免疫抑制功能低下时 ,sIL - 2R水平显著提高 ,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我们于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 64例小肝癌患者 ,并对其治疗前后的sIL - 2R进行检测 ,以探讨其免疫功能的变化。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小肝癌患者 64例均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证实 ,病历资料完整 ,靛氰绿滞留实验 (ICGR15 ) <15 % ,肿块直径 2 0~ 3 0cm。年龄 3 4~ 67岁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 1例 ,AFP阳性 14例 ,CA12 5阳性 2 2例。正常对照组 3 1例…  相似文献   
8.
戚昉  臧东钰  艾浩  李晓明 《解剖学报》2016,47(3):337-340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突触孔蛋白(synaptopodin)和细胞色素C(Cyt C)在棕榈酸所致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棕榈酸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24h、72h和120h。应用MTT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活性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中synaptopodin和Cyt C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足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棕榈酸可上调足细胞中Cyt C蛋白的表达,并下调synaptopodin的表达。结论棕榈酸可诱导足细胞中Cyt C蛋白释放以及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4-3-3ζ 和p-Akt 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 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14-3-3ζ 和p-Akt 蛋白的表达。结果 14-3-3ζ 和p-Akt 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均大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且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食管鳞癌中14-3-3ζ 与p-Akt 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结论 14-3-3ζ 和p-Akt 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14-3-3ζ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T1 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NSCLC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110例NSCLC及正常肺组织中14-3-3ζ和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14-3-3ζ 在NSCLC 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且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学分型无关.与正常肺组织相比,E-cadherin 在NSCLC中的表达减弱,且其表达也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和肺癌病理学分型无关. 结论 14-3-3ζ 高表达可能促进了NSCLC的发展与转移,14-3-3ζ和E-cadherin 与T1期NSCLC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