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方法子宫内膜息肉48例为观察组,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行半定量分析,检测ER、PR的表达。结果增殖期的息肉组织中P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2.89±2.16),低于增殖内膜的评分(4.04±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的内膜息肉中E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3.80±1.64),高于分泌期内膜中的评分(2.6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期的子宫内膜息肉中PR的表达降低及分泌期的息肉中ER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前认为发病高峰在35-55岁,然而近几年我们发现宫颈癌有年轻化的趋势,30岁之前发病也并不少见。而妇女大多选择在25-35岁之间怀孕,妊娠合并宫颈癌的阴道流血易被误为先兆流产而不敢做妇科检查,以致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释放的含多种细胞特有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细胞外囊泡亚型,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细胞间通讯介质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血小板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血小板源性外泌体(platelet-derived exosomes)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外泌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医用激光用于临床诊疗已有60多年的历史.自1983年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和2004年局灶性光热作用理论提出之后[1-2],点阵激光(fractional laser,FL)相继出现,并迅速应用于皮肤美容科、口腔科及眼科等.点阵激光是利用一些特殊技术,使激光发射成点阵式排列的微小激光光束,每一个细小光束作用于组织后,形成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在中医妇科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充分重视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的培养。从构建中医思维、中医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中医理论的应用与继承创新、中医理论与现代化接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医经典理论对中医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 ,脐血中不但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 ,也含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 ,我们分别从脐动脉、静脉中取血 ,测定两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含量的差异 ,以间接推测胎盘在脐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产生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脐血来源和制备 脐血标本来源于我院产科妊娠36 7w~ 39 7w ,年龄 (2 3~ 31) y 健康产妇顺产分娩的胎儿 ,胎儿娩出断脐后 ,在胎盘未娩出前用无菌干躁注射器于胎盘端脐动静脉各采血 5ml,4℃冰箱保存 ,2 4h内 ,用普通离心机 30 0 0r/min ,离心 15…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需要及时的治疗。但是目前与新生儿惊厥治疗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却很缺乏,使得临床诊治工作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尽管如此,对于新生儿惊厥发作的患儿进行连续长期视频脑电图的监测仍是必要的,它是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金标准。同时了解惊厥的病因也很重要,这有利于医生更好的认识惊厥的病程和指导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手段并不多,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一线药物为苯巴比妥,二线药物有苯妥英钠、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和咪达唑仑等)、左乙拉西坦、利多卡因、托吡酯、布美他尼。另外,亚低温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又称无乳链球菌,是一种可定植在健康人体中的革兰阳性条件致病球菌。GBS为3月龄以内婴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GBS血清型Ⅲ及序列型ST 17最常见,毒力强,且血清型Ⅲ和ST 17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对红霉素高度耐药。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国内一线用药。GBS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高。新生儿存在GBS侵袭的特定高危因素时可给予产时抗生素预防,可降低GBS早发型发病率,但并没有显著降低早发型病死率及晚发型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持续惊厥后海马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持续惊厥(status convulsion, SC)发作后海马神经细胞内BDNF、NGF表达的规律,探讨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对BDNF、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幼年和成年Wistar鼠诱发SC,分别于30 min SC及3 hSC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观察海马表达BDNF、NGF的细胞类型与定位,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海马BDNF、NGF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Wistar 鼠BDNF、NGF主要分布于齿状回颗粒细胞和锥体细胞.②SC后,幼年和成年鼠海马BDNF、NGF的表达均呈增加趋势.但NGF增加的水平和持续时间均较BDNF明显为低,呈现双相升高的特点.③海马BDNF的表达与惊厥时程呈正相关性;而NGF表达却并未随惊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无论是短时或长程的SC发作,幼鼠海马内BDNF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快于、强于成年鼠;且随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的延长,此种年龄差异性更为明显.结论 ①SC主要诱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表达,对NGF表达的影响较小.②SC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的表达受惊厥持续时间和年龄的影响.幼年鼠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优于成年鼠,其差异与惊厥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人到中年,正是事业上比较成熟的时期,却又是体质由盛趋衰的转折时期,生物功能逐步下降,一些老化的症状开始显露。因此,正如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面余强半。”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养生中兴论”。中年体质“中兴”,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