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胼胝体梗死临床分析(3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连接纤维束,连接两侧大脑半球,主要起协调双侧大脑半球的功能.胼胝体梗死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3月~2010年6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累及胼胝体的脑梗死38例,结合DWI和ADC确认为脑卒中急性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研究儿童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谱勒 (TCD)检测 95例儿童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的脑血流。结果 典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的脑血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 ,而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的脑血流速度改变 ,除血流速度增高外 ,尚有血流速度减慢、流速不稳定和两侧流速不对称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普通型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改变与典型偏头痛患者不同 ,TCD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3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MCA、ACA、PCA、VA和BA的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各动脉的PI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各动脉的血流速度在血透后有明显降低(P<0.05).血透后的脑血流速度仍高于对照组(P<0.01),但PI变化不显著(P>0.05).说明:TCD能检测尿毒症血透患者脑血管痉挛所致的血流速度改变.  相似文献   
4.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有关AIL的肺部表现,国内报告尚少。本文报告2例AIL合并肺部表现。【例1】女,60岁,1982年4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80年10月出现右腋下淋巴结肿大,并迅速发展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纳差及全身皮疹,经服用中药后热退,淋巴结自行缩小。1981年5月及10月类似上述症状复发,均经服中药后好转。半月前因又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盗汗、纳减及全身皮疹症状,拟诊“恶性淋巴瘤”收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8℃,贫血貌,全身皮肤见芝麻粒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0例经CT或MRI确诊的发病在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14、21天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并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7、14、21天的MMP-9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7、14、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应时间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随时间推移MMP-9浓度下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 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3岁,因双下肢疼痛多年,于2009年9月9日因右下肢肿痛1周入院.患者自幼即出现权侧胫骨前侧缓慢增大、隆起,近10年渐出现双膝关节处、双侧小腿疼痛不适,1周前出现右下肢红肿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经CT或MRI确诊的发病在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并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7、14、21天的NSE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应时间的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7、14、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应时间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为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18例继发性主要病因是甲亢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两者的临床表现略有不同,继发性心律失常更常见,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重者兼用静脉补钾,并积极治疗甲亢。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各种诱因的预防,以及正确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仅表现为双足不适的不宁腿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以双足不适为唯一表现的不宁腿综合征较罕见 ,现报道 1例如下。1 病例 男 ,10岁 ,因反复发作双足底不适 1年于 2 0 0 1年8月 14日入院。患儿 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每晚睡觉前感到足底一种钻凿样不适 ,左右不定 ,或为双侧足底 ,虽不痛、不痒 ,但剧烈难忍 ,影响睡眠 ,常用力拍打、槌击、揉搓足底或起床来回行走 ,可获短暂缓解。近月来有渐加重趋势。除睡前外 ,久坐、上课时亦感双足底不适。家庭成员中无类似发病。患儿无异嗜癖 ,无肾炎、精神异常、定期服药史。查体 :神志清楚 ,一般情况好 ,智力正常 ,两下肢皮肤颜色及活动正常 ,足背动脉搏…  相似文献   
10.
陈坛舟  胡英嗣 《广西医学》2003,25(1):109-110
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在临床上较常见。如处理不当也可危及生命 ,但目前国内文献报道尚不多。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 2 4 6例脑出血患者中急性期发生低钠血症者 4 2例。现就低钠血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 6例 ,男 16 2例 ,女 84例 ,年龄 (6 1 2± 12 81)岁 ,均为脑出血病程 4 8小时内住院患者 ,全部经头颅CT证实 ,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标准〔1〕。其中丘脑出血 6 7例 ,基底节出血 97例 ,脑叶出血 73例 ,脑干出血 4例 ,小脑出血 5例。其中脑室内积血 74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