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凝血纤溶功能、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6例在本院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PCI术前及术后14d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a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90.70% vs 72.09%,P<0.05);②术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纤溶功能(APTT、PT、FIB、D-Dimer)较之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活化功能(CD63、CD62p、MP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同期对照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④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CRPJL-6)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同期对照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⑤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SOD、MDA)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患者应用常规西药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免疫炎性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发生机制复杂,致病因素不同,其对应的病理 生理机制及临床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DIC的诊断是目前临床存在的一个难题。虽然现存很多DIC诊断标准,但是 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仍缺乏DIC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文章将从DIC提出的背景、DIC诊断标准及评价、DIC 诊断标准对于COVID-19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否适用以及对DIC诊断标准的未来期望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参辅酶Q10防晒霜对紫外线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组,皮肤脱毛后分别涂抹相应霜剂,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组进行紫外线照射,连续8周后,小鼠眼球取血处死进行指标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粗糙有皱纹、且角质层脱落,T-SOD与GSH-Px活力均明显下降,白细胞数与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辅酶Q10防晒霜组小鼠皮肤光滑、角质层没有脱落,T-SOD活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上升,白细胞数量、MDA含量与明显下降(P<0.05),阳性对照组小鼠皮肤光滑、角质层没有脱落,GSH-Px活力上升,白细胞数量、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 人参辅酶Q10防晒霜具有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其预防效果与甲氧基肉桂酸辛酯辅酶Q10霜剂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诱变和筛选方法的研究,提高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生产链霉素的水平。方法 优化灰色链霉 菌的原生质体的生成和再生条件,并对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然后利用微孔板高通量方式对获得菌株进行筛选。结果 经过诱变选育获得一株菌NP-11703,其链霉素产量在100L罐上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1.8%。结论 用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可以有 效提高灰色链霉菌产链霉素的能力。结合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应用,可大大加快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5.
足跟痛:后脚跟搽香油后把姜捣烂贴足跟。白癜风:鲜山羊粪一把放锅内加醋炒热擦患处。脚气:盐水洗、用自身尿擦患处。皮炎、湿疹:苍耳子50克煎水洗,一天两次。类风湿:一、盐1斤,小茴香4两回热敷放布袋贴患处;二、白芥子4两加热装满两布袋热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1)、FAT4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术后卵巢癌组织80例(恶性组)、卵巢良性肿瘤组织80例(良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标本中的YAP1、FAT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讨二者间的关系,并分析两类蛋白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恶性组患者的YAP1蛋白、FAT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71.25%,均显著高于良性组(18.75%、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中的YAP1蛋白与FAT4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629,P=0.000)。卵巢癌组织中的YAP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FAT4蛋白阳性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的YAP1蛋白、FAT4蛋白表达上调,相互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40~60岁妇女95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2.11%(403/957)。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运动习惯、痛经史、顺产分娩次数、近1年月经状况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以停经1年者为对照,月经正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和P<0.01);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40~44岁较55~60岁、有痛经史相对于无痛经史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5~P<0.01),而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无顺产分娩经历或顺产分娩1次相对于顺产分娩次数≥3次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低(P<0.05~P<0.0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1),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妇女较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1)。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婚姻质量、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痛经史、近1年月经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水平高、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痛经史均为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消瘦、分娩、月经紊乱则均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不适症状检出率较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难以维持平衡,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不仅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且现有的治疗方法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可能有向受损的神经组织迁移分化为神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肌少症是以老年患者肌肉力量减弱、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衰弱病变,“骨肉不相亲”,肌少症患者常伴发骨质疏松症,增加跌倒、骨折风险,因此积极防治肌少症对老年患者疾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意义。但是西医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肌少症治疗的药物,而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经典医藉中就有关于“痿证”“虚劳”等病的相关记载,现代医家也对肌少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其独特见解。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笔者将从脾肾探讨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以期为肌少症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