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钱乙提出"肾主虚,无实"以来,肾无实证之说便为许多医家所推崇,然而在《黄帝内经》当中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关于肾实证脉象、症状表现和治法的记载。张仲景创立肾气丸治疗肾脏虚实夹杂之证,已经认识到了湿邪是导致肾实证的主要病因。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其病因又当以湿热和痰火为最多,在治疗上当遵循"实则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痛风[1]病名首见于朱丹溪之《丹溪心法?痛风》,描述痛有常处、赤肿灼热、浑身壮热、夜间痛甚等,并指出痛风的病因病机为内有血热、外受风寒湿、污浊凝涩所致。根据痛风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白虎历节”“痛风”等范畴。目前临床从浊瘀痹[2]、内湿致痹[3]、毒邪[4]等论治痛风。殷海波主任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风湿病的临床与研究,根据痛风为病的临床表现提出“痰瘀流注”理论,认为痛风之痰乃中医广义之痰,凡不归正化之水液皆属于痰;痛风之瘀乃是一种血瘀状态,非狭义之瘀血。痛风之痰瘀具有流注周身,外则皮肉筋脉、内则五脏六腑的特点。治疗上以化痰活血为基本大法,三焦分消以治痰浊、活血利水通络以治血瘀,兼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止痛、补脾健胃、疏肝理气、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效果显著,现将殷主任诊治痛风的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论治的专书,由于成书年代久远,使得后世医家对书中诸多条文的含义有不同的见解。后世医家对于胸痹篇中阳微阴弦、关上小紧数、短气、活血化瘀法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遂对此进行了探讨。阳微阴弦为胸阳被痰浊郁闭,不能伸展,失去温阳之功,故而言虚。关上小紧数的数脉是一种脉势,胸阳被郁,必然鼓动不安,所以脉见躁动不安之象,即数。短气是胸痹的一个较为突出的伴随症状。活血化瘀之法在胸痹篇中亦有体现,治疗时要掌握好活血化瘀的法度,以免损伤心气,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