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囊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最凶险的类型,病死率高达55%~70%[1]。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开颅血肿清除损伤较大,死亡率高。我科采用脑室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术治疗50例内囊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38~74)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平均12(4~20)年。入院时间平均12(1~36)h。均有明显意识障碍:嗜睡13例,浅昏迷17例,中度昏迷11例,深度昏迷9例。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肢体偏瘫。合并血糖升高(>8.4mmol/L)28例,ECG明显异常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16例,肾功能明显受损9例。…  相似文献   
2.
出生队列是研究孕前和孕期各种环境暴露因素与胎儿、婴幼儿、青少年健康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出生队列建设周期长、环节众多,研究质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建设经验。以期为相关队列研究提供经验,减少相关因素对队列研究的影响,提升队列研究质量。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在质量保证的顶层设计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研究质量,包括研究中心筛选、成员管理系统开发、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及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在质量控制方面,包括针对队列数据产生过程的实时、及时、定时质控,针对生物样本采集、处理及保存的全周期质控,以及针对参与工作人员的培训、督查和量化考核的全面立体质控。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建设背景和设计简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育龄人口生殖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快速增加的由辅助生殖技术(ART)孕育的子代的远期健康状况亟待评估。因此,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亟需从妊娠期、围产期的死亡和严重疾病表型逐渐向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谱拓展。为了满足这样的研究需求,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了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hina National Birth Cohort)建设,计划以家庭为单位,招募3万个自然妊娠家庭和3万个ART家庭的人群,并对夫妻双方以及孕育的子代开展长期随访,收集夫妻和子代的环境暴露、生殖生育、精神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暴露数据。同时采集外周血、尿液、脐血、卵泡液和精浆、精子等多种类型的生物样本。该出生队列对于我国妇幼健康和生殖医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支撑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即是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基本设计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子代近期和远期健康的影响以及系统评价和比较辅助生殖受孕和自然受孕人群的妊娠结局和子代健康相关结局。方法 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NBC)研究是一项覆盖辅助生殖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多中心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2016年,CNBC项目陆续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所医院启动,以家庭为单位纳入研究对象,并在辅助生殖治疗前、胚胎移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分娩时以及出生后第42天、6个月、12个月、36个月多个时点采集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结果 截至2020年6月,CNBC共纳入27 044个辅助生殖受孕家庭,29 589个自然受孕家庭,CNBC的研究人群中绝大部分为城市居民。在辅助生殖受孕家庭中,男女双方分别有65.5%和63.7%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为(33.83±5.52)和(32.38±4.67)岁;女方83.2%为初产妇,吸烟率为0.8%,饮酒率为2.1%。在自然受孕家庭中,男女双方分别有81.5%和86.5%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为(32.06±5.09)和(30.40±4.27)岁,女方67.2%为初产妇,吸烟率为0.1%,饮酒率为2.2%。不同地区的辅助生殖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基线特征均有差异。结论 CNBC的建立将为研究生命早期遗传、环境因素、遗传-环境交互作用以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相关因素对出生后子代健康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6.
出生队列研究在探讨生命早期暴露对子代远期健康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育龄人口生殖健康问题的凸显, 辅助生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关于辅助生殖技术对母婴健康的远期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2016年, 以家庭为单位, 同步招募辅助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多中心前瞻性的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NBC)研究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6月30日, 已累计在全国招募7.2万个家庭, 包括辅助生殖家庭3.9万个和自然妊娠家庭3.3万个, 本队列以面对面随访的形式在辅助生殖治疗前、胚胎移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分娩时以及婴儿出生后42 d、6个月、1岁、3岁时采集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其主要目标为评估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后诞生子代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发现与不良出生结局和儿童期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为提升出生人口质量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方法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2例,根据患者病症发生到手术治疗时间,随机分为三组, A组65例为超早期手术组(出血后7 h内), B组53例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8~24 h内), C组44例为延迟手术组(出血24 h后);然后根据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分别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除骨瓣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通过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价方法对三组患者术后2年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 A组1级、2级、3级比例明显高于B组与C组,4级、5级及死亡率比例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结论想要有效的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要对患者尽早的进行手术干预,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肺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问题。当前关于肺癌的个体遗传易感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对DNA损伤修复通路、代谢酶通路和抗氧化通路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其中N-乙酰基转移酶(NAT2)是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主要参与芳香胺类和杂环胺类等致癌物的代谢,在吸烟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检测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189例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样本,分别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和Urea在慢性肾病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同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大骨瓣减压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后慢性脑积水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采用同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观察组30例)及传统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治疗(对照组22例),统计2组患者术后GCS、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指数显著降低(P〈0.05);对于GOS评分而言,虽2组患者总体预后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分流管堵塞、硬膜下积液/血肿最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出现并发症多以分流过度、感染为主,并发症发生率为4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VPS及颅骨修补术,可及早恢复大脑的解剖形态,促进脑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对于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