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普遍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早诊断、早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便携式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未通过初筛新生儿于42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听力诊断机构借助声导抗、AABR、DPOAE和CT、MRI等进行诊断性检查,将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者于出生6个月前进行医学干预。结果:荆门地区多家二、三级医院80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9l%(7281/8000)。719例需复筛,实际复筛524例,通过率84%(440/524),最后确诊21例为先天听损伤。其中19例借助助听器进行早期干预,2例到上级医院植入人工电子耳蜗。荆门地区新生儿先天听障发病率为2.6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最佳时间,降低筛查假阳性率,更好地开展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诊断及干预工作。方法:将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荆楚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产科出生的3 318例Apgar评分在5分以上的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 659例,使用Accuscreen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用Octavus脑干诱发电位仪进行复筛及诊断性听力筛查。实验组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8~72 h,对照组筛查时间为出生72 h以后。对两组筛查通过率及假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筛查检测活动更加顺利,且能在新生儿(自然分娩、助产分娩)出院前完成听力筛查工作。结论:Apgar评分在5分以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可提前到出生后48 h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以及生存质量。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0例老年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0例,观察组采用生理-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老年人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保健模式对老年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老年人保健知识、疾病防治知识比对照组提高了10.51%,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的实施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4.03%,慢性病的防治率提高了10.5%,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比对照组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人群实施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治疗,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群的保健知识、保健意识,减小各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