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伊马替尼治疗不能切除和(或)转移性胃肠道问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9~2009.4)、EMbase(1989~2009.4)、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3期)、CBM(1989~2009.4)、CNKI(1989~2009.4)、VIP(1989~2009.4)。同时手工检索其引文,以便发现新的可纳入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18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剂量组(400mg/d)相比,高剂量组(600mg/d或800rag/d)依马替尼虽然增加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RR=1.15,95%CI=1.01~1.30,P=0.03],但在2年总生存率(RR=1.00,95%CI=0.92—1.08,P=0.93)、完全肿瘤反应率(RR=1.02,95%CI=0.66~1.59,P=0.93)、部分肿瘤反应率(RR=1.06,95%CI=0.96~1.17,P=0.28)方面两组相似。在安全性方面,高剂量组依马替尼增加了血液毒性反应(RR=1.08,95%CI=1.03—1,14,P=0.003)和各种非血液毒性反应(RR:1.18~2.07,95%CI=1.06~3.32,P均〈0.05),特别是增加了3级以上毒性反应(RR=1.48,95%CI=1.33~1.65,P〈0.00001)。依马替尼间断治疗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明显增高(RR=0.27,95%CI=0.13~0.58,P〈0.05),而生存质量未见改善(MD=3.50,95%CI=-11.17~18.17,P〉0.05)。结论对不能切除和(或)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增加剂量,病人未见明显临床获益;依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取得疗效后,应持续服药,以免引起疾病进展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REIC/Dkk-3基因mRNA低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很高。Tsuji等从几种永生细胞系中发现一段新的REIC/Dkk-3基因序列表达明显下调,而在正常细胞系中表达正常,提示REIC/Dkk-3可能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为探讨REIC/Dkk-3基因表达与人肝细胞癌的关系,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对肝细胞癌癌灶及癌旁组织中REIC/Dkk-3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定量检测,以探讨REIC/Dkk-3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病理分型及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肝损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85例既往无肝病史的AP病人,测定其胆红素、ALT、AST、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血钙水平。结果:32例AP伴肝损害病人肝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程度呈正相关,胆胰组织释放各种破坏因子和自身活化代谢产物流人肝脏。钙离子滞留肝细胞内,最终导致肝细胞损害是AP伴肝损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1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及载脂蛋白A1(apoA1)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健康人和7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 (TC)及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将肝硬化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Child -Pugh分级 ,并比较血清总胆固醇 (TC)及载脂蛋白A1(apoA1)。结果肝硬化组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血清TC、apoA1 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间的比较 ,A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级明显低于A级和B级 ,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血清总胆固醇 (TC)及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对判断肝硬化的病情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例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消化道类癌内镜诊断和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类癌本组以直肠最多,胃、十二指肠次之。内镜形态多呈广基隆起性病变,少数呈不规则溃疡或结节样肿块,伴淋巴结转移2例,腹腔转移1例。20例经消化内镜活检或电凝电切除后标本送检确诊。20例中单纯内镜治疗5例占25%(5/20),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4例占20%(4/20),外科手术治疗5例占25%(5/20);类癌病灶直径多小于2cm占50%(10/20)。结论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免疫组化是确诊方法,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280例肝吸虫病患者十二指肠液及粪便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诊断肝吸虫感染4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方法:对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并有食鱼生史的患者280例,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醚醛沉淀法、胃镜下插管取十二指肠液离心沉淀碘液染色法检查肝吸虫卵。结果:水洗沉淀法检出率(75.71%)、醚醛沉淀法检出率(82.86%)、十二指肠液离心沉淀碘液染色法检出率(95.71%)明显高于粪便直接涂片法(60.00%),十二指肠液离心沉淀碘液染色法检出率最高。结论:胃镜下吸取十二指肠液离心沉淀碘液染色法和醚醛沉淀法在肝吸虫感染的临床检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胃癌组织MMP-3及MMP-1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3、MMP-1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并以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MMP-13蛋白表达.结果 MMP-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0.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16.7%(x2=23.8308,P<0.05);MMP-1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8.3%,癌旁组织表达率为21.7%(x2=26.3973,P<0.05).胃癌组织MMP-3、MMP-1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中、晚期胃癌中的表迭均高于早期胃癌.MMP-3、MMP-13之间呈正相关(r=0.8337,P<0.05).结论 胃癌组织MMP-3、MMP-13蛋白表达率增高,与胃癌的漫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疾病与血清胃蛋白酶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疾病与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 、 水平 ,正常对照组 17例 ,胃炎组 18例 ,胃溃疡组 18例 ,胃癌组 19例。结果 :胃炎患者 PG 、PG 、PG / PG 及胃溃疡患者 PG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胃溃疡 PG 高于正常对照组及 PG / PG 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胃癌患者 PG 、PG / PG 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 PG 升高及 PG / PG 降低是胃溃疡的危险因素 ,血清 PG 和 PG / PG 降低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区肝癌高发家庭人群乙肝发病情况及不良生活嗜好是否与肝癌高发有关。方法:检测肝癌高发组176例与对照组115例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肝细胞酶,并统计两组饮酒人数及饮酒量、吸烟人数及吸烟量,以及食鱼生的人数。结果:高发组HBsAg、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抗-HBs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高发组AST、ALT升高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发组饮酒人数比例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人数及食鱼生人数比例、饮酒及吸烟量,高发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HBV感染是广西区肝癌高发家庭人群肝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酒、吸烟、食鱼生等不良生活嗜好使这些人群肝癌的发病危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