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耿秀超  李强  陈晓青 《安徽医药》2013,17(10):1753-1754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eardial fibroelastosis,EFE)以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生造成的心内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期预后较差的心脏疾病^[1]。治疗主要以洋地黄控制心力衰竭。对洋地黄治疗效果好,而又能长期坚持正规治疗者,预后良好,且有痊愈可能。我科于2001年10月收治1例该病患儿,治疗随访lO年之久,已停药3年多,患儿病情稳定未复发,精神及活动好,体格发育与同龄儿相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医药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组成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1979-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方法分析,研究防治血脂异常方药组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研究高频核心药物的生物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 共计786篇文献符合检索条件,包含314味中药,发现48味高频中药,按照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健脾补肾为主)、利水渗湿药、消食化积药;药物性味以温、苦为主,归肝经和脾经最多;进一步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药组)17个;经过熵聚类分析发现潜在药物组合22个和新方组合11个。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核心药组“山楂、泽泻和决明子”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发现其主要通过作用于包括雌激素受体1(ESR1)、大麻素受体1型(CNR1)、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环氧合酶2(PTGS2/COX2)等潜在靶点,干预三羧酸(TCA)循环、脂质代谢、脂肪酸降解等调节血脂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而发挥调节血脂作用。结论 中药治疗血脂异常以健脾补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消痰化积治其标的方法为主,核心药组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和基础代谢相关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显示,单味药及提取物银杏叶、天麻、丹参、肉苁蓉、红景天、川芎、黄连、黄芪、人参可通过调节自由基和氨基酸代谢等多种途径改善VD,经典方剂补阳还五汤、地黄饮子、当归芍药散、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天麻钩藤饮对VD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颐神养脑胶囊、心脑通络液、通络益脑丸、通心络胶囊、益智增寿胶囊等中成药亦有治疗VD的报道,郑绍周、颜德馨、沈宝藩、柯干、杜建等名老中医对VD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具有较独到认识,未来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要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突出中医特色,深入揭示中药多靶点作用机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中医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高效实验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学生的认可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同学对于5种血液细胞的识别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多数同学认为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结论:实验诊断学实验课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显著优于传统教学,并应成为中医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是脂质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发病率高达40.40%,美国成人单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者超1亿,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血脂异常与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现已发展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复杂,与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等多种因素有关。祖国医学将其归于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认为膏脂过多可酿生痰浊而致诸多疾病。针对其治疗而言,西医主要使用他汀类化学合成制剂,治疗效果较稳定,但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损伤等诸多不良反应是制约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祖国医学源远流长,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调节血脂异常,且不良反应少、药物依赖性低的优点。当前中药防治血脂异常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和归纳总结相对较少。通过检索和整理国内外近5年的相关文献,从有效成分、治疗途径和作用靶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全面介绍了中药在调节血脂异常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中药在临床上更好地防治该病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文献研究角度探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VD)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中医药治疗VD文献10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结果:101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6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33味,按照频次由多至少前10味药分别为石菖蒲、黄芪、丹参、川芎、远志、茯苓、何首乌、熟地、红花、当归、地龙;当支持度为20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4个;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个;选择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联系数大于0.02的药对32个;以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相关的和惩罚度约束,基于复杂系统聚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4个;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17个新处方。结论:活血、补肾、化痰为临床治疗VD最常用的药物,经数据挖掘得到的药物组合和配伍,对VD的临床治疗和方药选择可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