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楤木皂苷A为太白楤木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文通过建立SD大鼠主要脏器中楤木皂苷A的LC-MS/MS分析方法,同时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 50 mg·kg~(-1),测定大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楤木皂苷A含量,探讨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楤木皂苷A在SD大鼠主要脏器中的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 50 mg·kg~(-1),在心、肝、脾、肺、肾、脑组织均有分布且在1 h或2 h时达到最大值。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楤木皂苷A的组织分布情况不同:给药20min各组织含量:肝心脾肺肾脑;给药1 h各组织含量:肝脾肾肺心脑;给药2 h各组织含量:肝肾心脾肺脑;给药4 h各组织含量:肾肝脾心肺脑;给药8 h各组织含量:脾心肝肾肺脑。提示楤木皂苷A主要分布于肝组织,这也与太白楤木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中虽含量低但有明显分布,提示药物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也为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膜蛋白,已被发现在多种癌细胞中过表达,这一特性使得uPAR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理想靶标。目前,多种以u PAR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已被开发,主要包括多肽、单克隆抗体、配体靶向毒素。此外,u PAR作为靶点也已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和光热疗法(PTT)/光动力疗法(PDT)中得到应用。因此就靶向uPAR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根皮素磷脂复合物(PHL-PC)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以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L-PC,选择药脂比、药物浓度,反应温度作为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并考察其溶解度、经皮渗透性及体内药动学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乙醇为复合溶剂,PHL的质量浓度为1.7mg/mL,与磷脂质量比为1∶1.6,反应温度为56℃,验证实验得到复合率为(94.30±1.13)%;SEM、DSC、XRD和FT-IR的结构表征显示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是由于根皮素分子与磷脂的极性末端存在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所致,根皮素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磷脂中,形成磷脂复合物;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与根皮素相比,PHL-PC在水和正辛醇中的溶解度分别提高了4.90、2.20倍,油水分配系数由1.22提高到2.03;溶出度实验结果显示制成磷脂复合物后,累积释药率由72.07%提高到86.34%;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显示,PHL-PC在24 h内累积渗透药量(Q_n)是根皮素的2.06倍;药动学研究显示PHL-PC的AUC_(0~∞)是根皮素的2.15倍。结论制备的PHL-PC可显著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七珠胶囊各组分在预防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最佳剂量配伍比例。方法 复制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并以此作为药效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对太白楤木总皂苷、湖北海棠总黄酮、叶下珠总多酚进行多因素水平配伍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获得二项多次回归模型方程,根据二项式拟合方程绘制出的因素对指标影效趋势的三维效应面图,筛选七珠胶囊各组分预防急性肝损伤的最佳剂量配伍比例。结果 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饮食、活动佳,未见不良反应,无死亡。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七珠胶囊的最佳剂量配伍为太白楤木总皂苷0.05 g/kg,湖北海棠总黄酮0.84 g/kg,叶下珠总多酚1.25 g/kg。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用于七珠胶囊剂量配伍优化筛选,方法简便且预测性好,可为七珠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 Rehd.叶总黄酮对衰老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VC组及湖北海棠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50、300、600 mg/kg),每组8只。其中模型组大鼠ip D-半乳糖200 mg/kg,对照组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VC组ig VC溶液200 mg/kg;湖北海棠叶总黄酮组ig湖北海棠叶总黄酮150、300、600 mg/kg。连续给药6周,并根据体质量调整给药量。记录大鼠日常活动能力、体质量、记忆功能、氧化指标、炎性因子和病理变化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并且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下降(P<0.01),MDA水平显著增加(P<0.01)。大鼠脑组织中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湖北海棠叶总黄酮能显著缩短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衰老大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到平台的距离,并降低其穿越平台的次数(P<0.01);湖北海棠叶总黄酮能够显著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水平(P<0.05、0.01);湖北海棠叶总黄酮还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NO、T-NOS和iNOS含量(P<0.05、0.01)。结论 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对衰老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恢复神经细胞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根皮苷的含量,研究根皮苷在小肠段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根皮苷吸收的影响,得出根皮苷在体大鼠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在空肠段和结肠段吸收较完全,在十二指肠段和回肠段难以吸收;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从大到小依次为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回肠;不同质量浓度的根皮苷(5.14,10.28,20.56 mg·L~(-1)),其Ka和P_(app)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没有浓度依赖性,吸收机制可能属于被动扩散;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比较,根皮苷的Ka和P_(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根皮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升滋阴益胃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紫花地丁、朱砂七、天花粉、蒲公英、飞天蜈蚣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紫花地丁、朱砂七、天花粉、蒲公英、飞天蜈蚣七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择化疗结合榄香烯(治疗组)对比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共纳入20个RCT。(2)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率[OR=2.87,95%CI(2.28,3.61),P0.000 1]和生活质量改善率[OR=2.89,95%CI(2.32,3.75),P0.000 1]明显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白细胞抑制发生率[OR=0.40,95%CI(0.29,0.55),P0.000 1]、血小板抑制发生率[OR=0.50,95%CI(0.36,0.69),P0.000 1]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OR=0.64,95%CI(0.49,0.84),P=0.001]低于对照组,发热反应发生率[OR=2.90,95%CI(1.62,5.22),P=0.000 4]高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OR=0.72,95%CI(0.45,1.15),P=0.17]、肾功能损害发生率[OR=0.48,95%CI(0.16,1.45),P=0.19]和静脉炎发生率[OR=2.45,95%CI(0.62,9.63),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应用化疗比较,化疗结合榄香烯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骨髓抑制和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但榄香烯增加了患者发热的风险,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 TCMSP、Drugbank、Uniprot等数据库及参考文献获取中药柴胡-丹参的有效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平台检索有关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的靶标,并借助Venny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平台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R语言对其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关键成分与作用靶标,进一步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其有效成分与慢性乙型肝炎HBcAg、HBeAg、HBsAg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其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可行性。结果 获得“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挥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73个,疾病潜在靶点985个。对其“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共有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可知,有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丹参酮等67个有效活性成分,PTGS2、ADRB2、HSP90AA1、ESR1等88个共有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可知,参与了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及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作用。运用核心成分与靶蛋白对接可知,槲皮素、木樨草素与HBcAg、HBeAg、HBsAg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充分体现了“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养心颗粒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挖掘养心颗粒活性成分并初步探究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活性成分与主要靶点的结合能力。同时结合该方君臣佐使配伍关系、成分药理作用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各药味含量测定指标成分,进一步确定养心颗粒工艺评价指标成分。此外,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成分权重,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养心颗粒提取工艺。结果 筛选得到的养心颗粒主要活性成分为梓醇、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阿魏酸和党参炔苷,通过作用于AKT1、IL-6、IL-1b、VEGFA、JUN、MAPK3等核心靶标,调节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等通路共同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能均<-5.0 kJ·mol-1。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5种成分梓醇、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阿魏酸、党参炔苷权重系数分别为0.329 7,0.329 7,0.164 8,0.109 9,0.065 9,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最优水提工艺:采用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煎煮1.5 h。验证试验表明5种成分含量与预测值相符,RSD值均<5%。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的养心颗粒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其进一步质量提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