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腹泻患儿的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儿童血液病房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腹泻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1粒/次,2~3次/d,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天数,治疗前、治疗2周后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腹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2周后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菌落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2周后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血浆内毒素、D-乳酸及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能缩短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3±1.2)次,每年住院(14.5±2.6)天;对照组患者平均每年住院(5.3±2.7)次,每年住院(28.6±4.8)天。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IBS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两种靶身高评估方法(CMH、FPH)试评估一组已达终身高的四川的大学生,拟了解何种方法更适合本地区儿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已达终身高的川籍大学生525例(男277例,女248例)准确测定其身高,调查父母身高,用CMH、FPH方法计算各组的靶身高,再与终身高比较.结果:城乡父母身高SDS有差异(男:父母P=0.000;女:父P=0.000,母P=0.022).经济收入不同身高有差异(男P=0.001,女P=0.048),瑞士、香港(中国)四川身高有差异(P=0.000).不同性别FH与CMH相关性P=0.000(男、女(r)0.403,0.618);与FPH相关性P=0.000(男、女(r)0.372,0.615);男女两种方法所得剩余身高与终身高的相关性都较好.四川男生CMH剩余身高与FH接近(0.53)、四川女生FPH剩余身高与FH接近(-0.79).结论:种族与经济状况对终身高有较大影响.四川男女各自对靶身高适应性不同,CMH适用前者,FMH适用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发成都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丹麦AIKABELLO提供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86例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计算各种变应原阳性率,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结果 1586例患儿SPT阳性数1100例,总阳性率为69.36%,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率为94.36%。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户尘螨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58.39%和58.26%,其次为蟑螂(52.06%)、猫毛(34.74%)、狗毛(28.69%)。海虾最低(13.37%)。男童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狗毛、艾蒿、酵母菌、蛋黄、海虾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不同发育时期,SPT存在一定差异,SPT吸入过敏原总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粉螨和户螨;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等变应原存在不同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自行停止吸入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哮喘专科门诊随访的196例哮喘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61例自行停止吸入治疗患儿的停药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因病情明显改善,同时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停药36例(59%);因病情明显改善自行停药9例(14.8%);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停药6例(9.8%);因不相信疗效自行停药6例(9.8%);因经济原因自行停药2例(3.4%);因局部副作用自行停药1例(1.6%);其他1例(1.6%)。自行停止吸入治疗的患儿中使用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气雾剂加储雾罐辅助吸入患儿达到57.4%。用药时间在半年以内停止治疗的患儿达到73.6%。结论哮喘患儿停止吸入性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家长认为患儿病情改善及担心药物副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儿童哮喘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哮喘儿童系统管理教育和规范治疗跟踪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320例患儿分管理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不同治疗与观察。结果 管理组有效率98.9%。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学龄儿童缺课天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哮喘管理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儿疾病认识水平。改善用药依从性,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喘息婴幼儿潮气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变化,着重探讨过敏体质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纳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285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喘息的危险因素,喘息与潮气肺功能及FeNO的关系,并通过亚组分析探究过敏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极期和恢复初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1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为对照组,对36例HIE患儿极期、恢复初期血清sICAM-1水平进行观察。血清sICAM-1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 HIE患儿36例极期血清sICAM-1[(216.64±85.32)μg/L]较对照组[(6.16±4.05)μg/L]显著升高(q=17.41 P<0.001);恢复初期血清sICAM-1水平[(78.44±31.68)μg/L]较极期显著下降(q=14.27 P<0.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q=5.98 P<0.001)。结论 HIE极期血清sIC-MA-1水平急剧升高。ICAM-1参与HIE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大叶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2017年1月~12月入住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内科的147例大叶肺炎患儿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①男性102例,女性45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年龄(3.47±4.17)岁,约占同期肺炎患儿的7.41%;全部病例均有咳嗽,伴发热占91.83%;②存在合并症共有27例,占18.37%,其中胸腔积液19例,胸膜炎24例,气胸1例;③CRP、白细胞计数升高各占33.33%、23.8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占78.91%,血白细胞内EB病毒-DNA阳性占55.10%;④治疗后发热平均持续时间(4.60±1.57)d,复查胸部CT 123例完全吸收(83.67%),平均住院(9.40±2.17)d。结论 儿童大叶肺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主,支原体感染占绝大多数,部分患儿合并细菌、EB病毒感染;症状不典型,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征不明显,并发症多,经正规抗感染治疗,患儿绝大多数均能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