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本中心及樟木实验室对出入境和口岸从业人员进行HFV/AIDS常规监测工作中,发现2例HIV感染者,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经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n doscopicvaVicealLigationEVL)治疗具有止血率高 ,操作简便 ,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 2 0 0 0年 1 2月首次在拉萨地区开展了内镜下EVL治疗 ,在 2年多的时间内共行EVL治疗 3 6例 ,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 3 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 2例中 3 0例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 ,2例为特发性门脉高压食管静脉出血。男性 2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8~ 65岁 ,中位年龄 46岁 ,1次出血者 1 0例 ,…  相似文献   
3.
肝包虫病由棘球蚴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其他动物的脏器内引起,是一种由动物传染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呈世界性分布,我国西部属高发地区。手术及药物治疗是肝包虫病的常规治疗手段,随着医疗器械、理念的更新,手术方式更多样化,手术效果却差别较大,临床上,胆汁漏是肝胆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胆汁漏可导致胆源性腹膜炎,病死率高,若处理不及时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分析术后胆汁漏发生的原因及术中预防措施在肝胆手术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腹腔镜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60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术中探查胆囊周围严重粘连、三角区解剖不清32例,结石位于胆囊壶腹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1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3例。顺利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52例,中转开腹8例,中转开放率13.3%。平均手术时间56 min(40~115 min),无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病例。结论高原地区结石性胆囊炎病程长,手术野炎症粘连重,解剖结构不清,中转开放率相对较高,并发症多。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中仔细操作等均是保障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老年旅行者心脏功能的方法.[方法]130例老年旅行者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用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A比值等7项指标评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按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正常或/和异常分为4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均为异常组7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心脏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异常组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4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心脏舒张功能正常而收缩功能异常组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4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3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A比值等7项指标可以准确的评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为全面评价老年旅行者心脏功能提供依据,可以更好的保障旅行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开放口岸传染病本底调查既是了解当地传染病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又是传染病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防止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和传出以及健康咨询和防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亚东口岸468A;各类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包括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HCV、ALT,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生活饮食习惯、预防接种史、水源情况、输血/献血史、卫生习惯,以及亚东县即往疫情流行时间、范围、病种、人群死亡情况、疫情处理、从业人员的管理等。结果共检出四种传染病60例,总检出率为12.82%,四种疾病的分别检出为HBsAg检出率8.76%,占检出总数的68-33%: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99%,占检出总数的23.33%:HCV检出率为0.43%。占检出总数的3.33%:结核检出率为0.64%.占检出总数的5.00%,其中3例表抗阳性者同时重叠有梅毒感染,3例均为小三阳。不同性别间四种传染病的检出χ^2=3.43P〈0.1;已婚与未婚中四种传染病的检出无显著差异;四种传染病在不同民族中的检出χ^2=10.35P〈0.01;不同年龄与四种传染病的关χ^2=5.62P〈0.500;不同经济收入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12.50P〈0.05;不同的饮食习惯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2.60P〉0.100;在不同职业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8.76P〈0.50:不同居住条件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1.36P〉0.500;不同文化程度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5.43P〈0.500。41例HBsAg阳性者中4人曾有献血史。468名检测中ALT异常者占总检出数的7.91%。结论亚东口岸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的危险性较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口岸卫生检疫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协同地方疾控部门联合加强口岸传染病检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隆子县雪莎乡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9月7日~26日,在西藏山南隆子县雪莎乡发生人间肺鼠疫流行,发病6人,死亡5人,治愈1人,发病者均为男性藏族牧民,年龄最小11岁,最大58岁。首发病例因剥食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而感染,其余继发病人皆因直接接触鼠疫病人而患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是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9.
尼木县地处西藏拉萨市西南150公里,处于刚底斯山由西向东穿过地带。境内喜马拉雅旱獭(以下简称旱獭),黑唇鼠兔和灰尾兔分布较为广泛。1988年曾在该地区麻江乡和帕古乡分别检出鼠疫杆菌和狗血凝阳性材料,从而证实该地区存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因此,1989年再次组织了对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概况1.基本情况:尼木县位于中尼公路的中间地段,处于东径39°45′-90°30′,北纬29°20′-30°之间,东与拉萨市曲水县和当雄县接壤,北与那曲地区班戈县相连,西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