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合实物模具的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常规宣教进行自我间歇性导尿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常规宣教结合实物模具进行自我间歇性导尿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对自我间歇性导尿相关知识掌握率、自我执行能力(自助导尿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实施后,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自我间歇性导尿相关知识掌握率、自我执行能力(自助导尿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合实物模具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患者对自我间歇性导尿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膀胱自我管理及执行能力,对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目前,临床上肠内营养有营养泵持续泵入、间歇重力滴注和注射器推注3种方法.营养泵泵入法、重力滴注法适合于疾病早期或危重患者,其泵入速度恒定,能量供应精确,并发症发生率少.但只能注入规定的营养液体,且需要购买鼻饲泵等,因此不适合长期肠内营养和居家患者.推注法指用一次性50 ml注射、注食器人工注入营养液.此法间断注入营养,可随病情变化而改变所注食物性状,不需额外配置设备、管道.这种方法的弊端在推注营养成分均衡的半流食与糊状食物时,由于黏稠度较高,注食者经胃管推注食物时非常费力,单次喂食量有限,增加了喂食者时间与劳动强度.结合临床需要,我科自主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助力式注食器,经临床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依据。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组成的便利样本,访谈法评定国际版脑卒中ICF综合核心组合的166个条目。以条目为节点,条目间的风险相关性为连线,构建图模型。采用R软件(3.2.2版)建模,用Pajek64(5.02版)进行网络分析和可视化。结果:在图模型总体内,存在主组元结构,并且可以从中提取具有稳定路径结构的3-核结构。主组元中还可以提取具有牢固连接关系的主岛屿结构。其中"d450步行"既属于通用组合,又属于简要核心组合,并且占据了重要位置。简要核心组合条目在总图中的子网络,以及这些条目在各级限定值上的频数分布,可以提供相互参照和相互补充的功能变量知识。结论:ICF综合核心组合的图模型,可反映脑卒中功能变量间的复杂关系结构。该组合的频数分布,可反映卒中功能变量的属性特征。从关系结构和属性特征两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可以为ICF的康复应用提供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敏感"扳机点"刺激结合意念排尿训练对早期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康复、符合入排标准的52例卒中留置尿管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在膀胱功能评定后拔除尿管行清洁间歇导尿,观察组通过膀胱压力测定确定敏感"扳机点",进行精准刺激,并结合意念排尿训练,分别在治疗3、7 d时观察两组自主排尿恢复及残余尿量情况。结果治疗3 d时,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50 ml、恢复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 50 ml和尿潴留的患者分别为15、10、1例,对照组分别为6、15、5例;治疗7 d时,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50 ml、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 50 ml、尿潴留例数分别为21、4、1例,对照组分别为13、9、4例;治疗3、7 d时,观察组排尿障碍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7、5.44,均P 0.01)。治疗3、7 d时,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 50 ml的患者平均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8±21) ml比(120±47) ml、(73±29) ml比(107±42) ml; t值分别为2.233、2.286,P值分别为0.039、0.033]。结论 "扳机点"刺激诱导结合意念排尿训练可促进早期卒中排尿障碍患者自主排尿恢复,并有效减少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护理文化建设,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增强团队吸引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医院围绕护理中心工作所开展的理念、制度、行为等方面护理文化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以优质护理为目标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病人优先、业绩优先为主导的文化建设体系,以学组为桥梁的护士参与管理体系。[结果]护理制度更加完备,护理团队作用增强,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病人安全系数上升,护士和病人满意度上升。[结论]全面系统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透析法在老年男性结肠透析漏液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老年男性患者14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人采用常规结肠透析法,共28次;观察组7人采用改良结肠透析法,共15次。比较2组患者漏液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漏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改良法可降低老年男性患者结肠透析的漏液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纪婕  赵卫红  魏婷  陶彤 《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146-2148
目的 研究老年血透患者直接照顾者在照顾患者期间的心理感受,了解照顾老人对照顾者造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老年血透患者直接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得出6个主题:照顾者生活模式改变;情感状态;接受现实但对未来不确定;照顾者缺乏关于血透相关护理专业知识;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体现自我价值。结论 在研究和关注老年血透患者的同时,需关注直接照顾者的身心压力,对其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知识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轻照顾者心理负担,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方位管理在促进康复科病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实践。方法:为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在康复科病区的开展和应用,医院康复科从2021年1月开始实施全方位管理,对科室现有中医护理管理项目作出一定调整。全方位管理实施后,统计康复科2021年(实施后)期间临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数量,并与2020年(实施前)康复科临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全方位管理对促进康复科病区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的作用。另在全方位管理实施前后对所有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的康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评估康复科患者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的依从性,探讨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院康复科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数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调查康复科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评估康复科患者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的依从性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方位管理的实施对促进康复科病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有积极作用,能明显增加康复科临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数量,提升临床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知晓度和信任度,提高康复患者实施中医适宜技术的依从性,对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在康复科的发展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将50例残余尿液量(PVR)≥100 m L的部分自主排尿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规范膀胱扫描仪的使用,当膀胱内尿液量≥400 m L,行间歇性导尿,临床治愈指标定义PVR量低于100 m L。对照组不对膀胱扫描仪的使用进行规定,比较2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比较,平均尿液导出量研究组(427.5±30.5)m L、对照组(352.9±66.9)m L、推迟终止扫描天数研究组(2.6±1.3)d、对照组(9.5±6.2)d、过早终止扫描患者数研究组1例、对照组5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扫描总量和夜间IC总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过度膨胀、脓尿、有症状尿路感染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时机及频率,对间歇导尿时机及对膀胱扫描仪的合理使用的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不易穿破血管,且操作简单便捷、创伤小、并发症少,既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1],又为抢救赢得时间;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护理质量[2].浅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老年人具有独特的优势[3].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反复住院治疗者,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是患者首选的输液治疗途径[4].老年患者又有其特殊性,基础病多、病情变化快,往往需要每日多次输液,特别是抗生素需要多次定点给药,以2次/d、3次/d为主.本科常规进行BD预冲式封管液封管,但每天要进行多次封管,这样不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更加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输液成本.因此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输液情况,采用2种不同的封管方式并进行比较,探讨适合每日多次输液的老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患者最佳的封管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