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重伤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76例重伤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6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6Z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颅内血肿50例,脑挫裂伤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术52例,非手术治疗24例.治疗后痊愈43例,病残10例,死亡20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措施,要重视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院选择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常规手术组30例;B组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组30例,患者术前GCS计分均为3~5分、双瞳孔散大或有不同程度散大,所有患者都经头颅CT扫描确定脑损伤情况在临床中观察患者病情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存活者随访1年,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组:恢复良好/中残10例,重残/长期昏迷7例,死亡14例(45%);常规手术组:恢复良好/中残1例,重残/长期昏迷3例,死亡21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复位组术后大脑后动脉梗死、应激性溃疡、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晚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减轻了术后的负面影响,在治疗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本院对42例颅脑创伤性脑水肿患者进行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甘露醇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疗程为2周,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随访的一年中,比较治疗效果及其神经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1.42%,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两周的时间内,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由(21.5±8.9)分减少至(16.4±8.5)分,生活能力评分由(41.5±5.8)分升高至(58.7±7.9)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由(21.2±9.5)分减少至(8.9±7.5)分,生活能力评分由(42.2±5.2)分升高至(67.4±8.2)分,从结果显示可以看出,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生活能力评分却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和甘露醇都是很好的利尿剂,在临床运用中配合治疗是治疗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临床治疗方法的肯定,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临床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院选择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常规手术组30例;B组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组30例,患者术前GCS计分均为3~5分、双瞳孔散大或有不同程度散大,所有患者都经头颅CT扫描确定脑损伤情况在临床中观察患者病情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存活者随访1年,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组:恢复良好/中残10例,重残/长期昏迷7例,死亡14例(45%);常规手术组:恢复良好/中残1例,重残/长期昏迷3例,死亡21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复位组术后大脑后动脉梗死、应激性溃疡、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引起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晚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减轻了术后的负面影响,在治疗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伤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76例重伤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6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6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颅内血肿50例,脑挫裂伤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术52例,非手术治疗24例。治疗后痊愈43例,病残10例,死亡20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措施,要重视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系指与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结果相比,经手术或再次CT扫描证实,患者出现新的出血性病灶或原有出血性病灶扩大。这种出血性病灶可分为:脑挫裂伤、多发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硬膜下血肿(SDH)、硬膜外血肿(EDH)等。PHI是颅脑损伤患者主要致死及致残原因。严密监测、早期治疗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简要分析PHI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