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要点及钉棒内固定在减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3年2月~2007年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183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83例患者随访12~56个月,平均为26.5个月,术后间歇性跛行改善率183例(100%),下肢肌肉障碍恢复131例(70.1%),肌萎缩46例均有恢复,患者10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67例(72%),部分恢复72例(66.7%),恢复差有8例(7.4%)。依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7%。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钉棒内固定对结构性动力性失稳病人可起到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使椎间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间盘组织进一步变性向椎管内脱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56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0例(67髋)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2组切口长度、手术总失血量、术后Harris评分、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及切口美观等优点。该手术切实可行,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FNA治疗成人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成人股骨粗隆下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主钉及锁钉松动、断裂,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髋内翻、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8例,良2例.结论 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综合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腓总神经损伤、骨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固,解剖复位满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B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B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治疗A组(P 0. 05)。2组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0. 05),但2组术前及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12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相似,但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引流量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