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经(Dysmenorrhea)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中医亦称“经行腹痛”,是指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下腹部出现痉挛性疼痛,亦可放射至腰骶部,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则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者。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多以解痉止痛的药物治疗,疗效虽显著而快速,但是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而中医在临床上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不仅可以标本同治,也有助于预防调摄。通过梳理归纳近10年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资料,基于MAPK/ERK/NF-κB信号通路探析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痛经提供理论依据。现将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气消癥方对子宫肌瘤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参照雌孕激素联合诱导法建模,随机分成:空白对照(Control)组、模型对照(Model)组、桂枝茯苓胶囊(G-F)组、益气消癥方低(Y-L)、中(Y-M)、高(Y-H)剂量组。造模成功后各组按对应剂量灌胃干预,连续30 d。计算子宫系数,观测子宫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检测ER和PR的含量、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不同切变下的全血黏度)及免疫功能(CD+3、CD+4、CD+8)。结果 光镜下Model组可见明显增厚的子宫平滑肌,以空泡、大小不等的细胞、排列紊乱的肌组织、增生活跃的腺体呈现;其中子宫系数、ER和PR、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CD+8水平:Control组与Model组、Y-H组与G-F组、Y-H组与Y-L组、Y-M组后者较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CD+3、CD+<...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当归有效组份当归挥发油与当归多糖防治原发性痛经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 将96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当归组、当归挥发油与当归多糖配伍1~9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冰水浴+催产素法复制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当归组灌胃当归水煎滤液,当归挥发油与当归多糖配伍1~9组灌胃对应的配伍液,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11天后行扭体反应实验。ELISA法检测子宫PGF、PGE2的含量,WB法和SP法检测子宫OTR、VPR蛋白表达量。结果 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出现扭体反应;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GF增高、PGE2下降、PGF/PGE2值增高,OTR和VPR阳性信号和蛋白定量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当归组和配伍1~9组大鼠扭体次数减少,扭体潜伏期缩短(P<0.05);当归组和配伍1~9组PGF降低、PGE2升高...  相似文献   
4.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感染性疾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着女性生殖健康。西医治疗此病虽可有效降低短期发病率,但有易复发、易耐药等弊端,而中医药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等独特优势,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PID受到了女性患者的广泛认可。TGF-β/Smads信号通路与此病密切相关,在促进组织纤维化及加速炎症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TGF-β/Smads信号通路治疗PID已成为新的热点,但缺乏系统针对性地阐述,故作者通过整理中药及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参与下的TGF-β/Smads信号通路进行总结研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PID提供参考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当归为治疗痛经最常用的中药。为了进一步阐明当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查阅有关当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发现当归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降低钙离子、免疫调节等途径发挥疗效,并总结当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主要临床应用,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右归丸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NS)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建NS模型,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生药2.8、5.6、11.2 g·kg-1·d-1灌胃,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6.3 mg·kg-1·d-1灌胃。各用药组连续给药6周,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24 h U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活性氧(ROS);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水平、Wnt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 UP、血清BUN、SCr、TC、TG、AOPPs、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ALB显著降低(P<0.01),且肾组织存在典型的病理性损伤,RAGE、磷酸化(p)-NF-κB、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24 h UP、血清BUN、SCr、TC、TG、AOPPs、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LB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损伤减轻,RAGE、p-NF-κB、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相关。结论 右归丸能够改善阿霉素诱导的NS大鼠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OPPs水平,抑制RAGE/ROS/NF-κB轴及Wnt/β-catenin信号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UL)是女性最多发的生殖肿瘤。UL引发的各种临床问题已然成为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作者有幸跟随王新斌老师临诊学习,发现老师擅用中医中药医治UL,屡奏效验,感悟深刻。文章根据门诊真实病例,阐述王新斌老师利用益气消癥方治疗UL的经验,探析具体治疗,以期丰富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清末以前医籍中治疗痛经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清末以前中医古籍中治疗痛经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无监督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处方187首,含中药181味,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频次前5味为当归、白芍、川芎、甘草、肉桂;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居多,主要归肝、脾、心、肾经;分析得出2组不同组合各3种,挖掘出3个潜在新方。结论:痛经以气血亏虚和瘀血为核心病因,不荣、不通为疼痛核心病机,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为治疗原则,用药宜攻补兼施,标本同治,重视肝脾心肾的治疗,使气顺、血足、瘀消、寒去,诸症自和,疼痛自止矣,为治疗痛经的临床诊疗及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eta分析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3月,运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8项,改良的Jadad评分为2~4分,试验组予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调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性激素水平,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痛经发病率大约有70%[1],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子宫位置、血管加压素、精神及基因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2],使用NSAIDs(如芬必得)、口服避孕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手术子宫神经阻滞及切除等,副作用较多[3],随月经周期反复用药,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使用受限。中医治疗痛经有其独特优势,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4],治疗因人而异,标本同治,有效调治痛经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小[5],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