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亚硝酸盐对大鼠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模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引起的肌肉损伤的改善情况,以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组、CS+亚硝酸钠(NaNO2)-100组、CS+ NaNO2-200组、CS+ NaNO2-400组,复制CS模型,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h,然后再灌注6h,收集血液和组织样品用于生化分析,监测血压并观察生存率.结果 I/R损伤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CS组受伤的肌肉组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减少,钾、肌酸液酶(creatine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CS组相比,CS+ NaNO2-100、-200、-400组血浆中钾、CK和LDH含量显著降低,其中LDH含量随NaNO2浓度增加作用明显(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CS组中炎性相关因子IL-6含量和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CS组相比,CS+ NaNO2-100、-200、-400组IL-6含量和MPO活性显著降低,且CS-+-NaNO2-400组肺中MPO的活性降低最明显(P<0.05).CS+ NaNO2-200组和CS+NaNO2-400组生存率高于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硝酸盐对I/R引起的肌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大鼠CS模型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T三维重建技术为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行肿瘤切除修复重建进行手术预测和模拟,方法 选取成人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患者的CT、MRI图像标本,使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CT图像三维重建,结合MRI进行肿瘤骨性边界的分析、界定及测量,在重建的三维图像上进行模拟肿瘤切除截骨手术.计算各截骨平面、标志点、髋臼旋转中心与骨盆解剖标志的相互关系.结果 成功地为髋臼周围恶性肿瘤病例进行了截骨手术模拟,并通过手术模拟得到了相关参数.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CT三维重建手术模拟技术可以为制定个体化、定量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为改善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及合作医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状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肩/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与骨不连再发生率,并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为(125.46±12.85)min,较对照组[(130.24±10.53)min]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54.19±20.73)mL,较对照组[(262.86±18.62)mL]少,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3.26)周、(14.23±1.76) d,较对照组[(13.15±3.34)周、(15.08±2.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关节屈伸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挤压伤(CS)至股骨干骨折后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SD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建立大鼠CS模型,SD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 h,再灌注0、6、12、24 h,4%多聚甲醛灌注,用刀片把脑组织从正中矢状位分为左右两半,自上丘至视交叉节段取脑组织,一半用于高尔基染色,一半制备成石蜡切片,分别用于HE染色和Nissl染色。结果挤压伤至股骨干骨折I/R后开始出现大鼠海马神经元疏松紊乱、肿胀变性,形态结构受损,凋亡数目增加,神经元大量丢失,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减少,挤压再灌注12 h最为显著,24 h上述形态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I/R引起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受损,受损程度在解压后12 h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CT三维重建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盆髋臼X射线片、CT三维重建并结合术者临床经验完成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CT三维重建并根据其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实物模型,确定内固定方案并给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2,t=6.914,t=8.608;P<0.05)。研究组患者髋臼复位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χ2=4.021,χ2=4.501;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CT三维重建应用于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L"形切口及常规内固定治疗。统计2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切口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可以很好地固定并维持跟骨后关节面及跗骨窦的解剖复位,联合空心钉轴向固定能有效控制跟骨轴线及体部的稳定,可明显缩短消肿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骨盆髋臼骨折外科治疗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创伤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骨盆模型,设计手术入路、骨折复位、置入钢板部位、钢板塑形、螺钉进入方向和位置等,针对使用拉力螺钉部位设计3D打印导板,然后进行模型构建,根据手术方案在模型上置入钢板和螺钉。术中根据术前设计进行手术操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骨盆髋臼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长为62~128 min,平均为(83.21±10.37)min,术中出血量为230~840 mL,平均为(411.35±63.20)mL。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固定松动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平均为(12.76±1.01)周。所有患者Matta分级为优19例,良9例,可4例,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为(16.26±2.35)分。术后X线片随访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在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在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同时,提高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效果,为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