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发病时的意识程度及激素的应用有关。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及早发现上消化道出血,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对提高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发病时的意识程度及激素的应用有关。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及早发现上消化道出血,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对提高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或称Bell麻痹,是目前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形象改变及功能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我院2012年1~10月应用仿生电刺激配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首次化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观察和问答式交谈分析105例恶性肿瘤首次化疗患者的心理,根据特点施以相应的护理。结果本组105例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焦虑、抑郁、不安,以及担心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担心治疗效果等;经相应的心理疏导及护理,患者均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首次化疗患者的心理较复杂,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心理活动特点,并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作为临床试验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临床试验质量。本研究基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工作经验,总结了在临床试验实施中CRC人员资质与职责分工、数据记录、文档管理、药品管理、生物样本管理、受试者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我国CRC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行业标准缺乏、能力参差不齐等缺陷,临床研究机构和申办方均应采取质量应对措施,进一步保证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建议建立机构现场管理组织(SMO)优选制度、CRC准入及培训制度,建设临床试验信息化平台,加强质量控制及受试者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PICC并发血栓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血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血栓的80例PICC肿瘤患者作为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类型、置管时间(d)、活动度、体质量指数(kg/m2)、合并糖尿病、血栓史、使用预防性的抗凝药物以及病情程度均为导致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预防性的抗凝药物、置管时间( 7 d)、肿瘤类型(恶性)、活动度(安静)、合并糖尿病、存在血栓史、病情重、年龄(≥60岁)为导致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可根据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吗啡经皮下持续泵入在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晚期癌痛患者45例经皮下持续泵入输注吗啡镇痛,观察首次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KPS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45例用镇痛泵前评分4~10分,平均7.85分。用镇痛泵后评分为0~3分,平均1.57分,使用镇痛泵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镇痛效果:45例用药10~30min后疼痛开始逐渐缓解,平均22min,用药1~2天后疼痛明显缓解且渐趋稳定,其中完全缓解25例(55.6%),明显缓解18例(40.0%),总缓解率为95.6%。(3)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前Karnofsky评分平均53.5分,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平均78.5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无Ⅲ~Ⅳ度病例。便秘24例(53.3%),恶心、呕吐6例(13.3%),排尿困难3例(6.67%),头昏、嗜睡2例(4.44%),未见明显呼吸抑制,无1例死于不良反应。结论:镇痛泵皮下持续泵入吗啡治疗癌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针疗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颈针疗法和口服西药盐酸陪他司丁进行30d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针疗法可以调节项部肌肉韧带功能,改善引起椎体病变的力学因素和项部的血管功能,增加脑部血流量,对调节寰枕关节功能和改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增加脑部血流量均有重要作用,从而改善了眩晕发作的病理基础,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系统性眩晕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42例中枢性眩晕(中枢组)、58例周围性眩晕(周围组)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BAEP,观察其相关指标。结果:中枢组BAEP表现为:Ⅴ波PL延长,波形分化不良,Ⅲ~Ⅴ和Ⅰ~Ⅴ的IPL延长;Ⅲ~Ⅴ/Ⅰ~Ⅲ>1,Ⅴ/Ⅰ<0.5。周围组BAEP表现为:Ⅰ波PL延长,波形分化不良,其后各波PL均延长,但各波IPL无明显变化;Ⅲ~Ⅴ/Ⅰ~Ⅲ<1,Ⅴ/Ⅰ>1。结论:BAEP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为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