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0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其肺癌的大小、生长部位及其形成原因。结果 本组周围型肺癌CT特征性表现为:(1)分叶征86例(86%);(2)细短毛刺征82例(82%);锯齿征32例(32%);(3)血管集束征65例(65%);(4)空泡征42例(42%);(5)胸膜凹陷征63例(63%)。结论 在X线胸片及高分辨率螺旋CT检查的基础上,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DRB1、DQB1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在52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DRB1^#040x-DQB1^#0301、DRB1^#040x-DQB1^#040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307、0.0033。HLA-DRB1^#150x-DQB1^#0602单倍型频率明显降低,P值为0.0201。在38例皮肌炎组中,HLA-DRB1^#040x-DQB1^#0301、DRB1^#040x-DQB1^#0401、DRB1^#070x-DQB1^#0201、DRB1^#120x-DQB1^#0303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292、0.0015、0.0450、0.019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1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DRB1^#070x-DQB1^#030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P值为0.0141。结论: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尖吻蝮蛇毒中一种新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从尖吻蝮蛇毒中纯化得到一个具有凝血活性的组分.经Superdex 75 HR10/30预装柱检测,纯度达99.91%.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还原、非还原条件下分子量分别为59.25k、52.58k.该组分的凝血酶比活为41.5u/mg,精氨酸酯酶比活为14.29u/mg,但不激活血浆凝血因子ⅩⅢ.EDTA不能抑制其凝血活性,而苯甲磺酰氟则产生不可逆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新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层厚对MDCT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优扫描方案,为MDCT双低技术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搜集30例于笔者医院行MDCT常规增强检查、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测量其出血点CT值,计算平均值212.13±64.54HU。以此平均值为参考值配比碘溶液:6.4mgI/ml,120kV对应CT值:214.73±1.63HU。对消化道出血模型行MDCT扫描。常规组:120kV、300mAs、扫描层厚0.9mm;实验组:(A组:100kV、400mAs;B组:80kV、400mAs),扫描层厚1.0、1.5、2.0、2.5、3.0mm。对比剂浓度6.4mgI/ml。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比较常规组与实验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噪声、计算信噪比,并记录MDCT对模型模拟出血的检出情况,测量出血点CT值。结果 常规组DLP、ED与实验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mm图像噪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5、2.0mm图像信噪比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3.0m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mm对模型出血的检出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低剂量扫描诊断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可行,最优扫描参数为100kV、400mAs、1.5mm,其中扫描层厚2.0mm为最厚临界扫描层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对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TAO患者25例,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18~40岁,平均(31.0±6.2)岁。选取相同年龄段和屈光度范围的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方法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显然验光、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使用Ni 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结果 TAO患者调节幅度(+5.42±1.97 D)比对照组(+6.54±1.66 D)低(t=-2.88,P=0.005)。调节功能客观检查显示17例(68%)患者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1例(44%)调节不足,4例(16%)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2例(8%)调节紧张。结论 TAO可引起眼调节功能的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比较,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乳腺X线特征。方法根据ER、PR、HER2表达情况,将737个乳腺癌肿块分成TNBC组(n=112)和non-TNBC组(n=625),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TNBC肿瘤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on-TNBC组(P0.05)。在钼靶X线中,TNBC主要表现肿块(69.7%),很少表现为肿块伴钙化(16.5%)、局限性非对称致密(4.6%)、单纯钙化(2.8%)和结构扭曲(6.4%);肿块形状多为圆形(30.9%)或椭圆形(38.3%),很少表现为不规则形(11.7%);肿块边缘多为清晰边缘(30.9%),毛刺肿块少见(19.1%)。non-TNBC通常表现为肿块伴钙化(43.5%),钙化多见(58.8%);肿块形态主要为分叶形(40.4%)和不规则形(28.9%),毛刺征多见(43.6%)。结论 TNBC有其独特的影像表现,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特点,了解其X线特征有助于提高TNB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血清炎性反应指标[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SP-D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10.699,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2组血清IL-1β、TNF-α、CRP及PCT水平低于治疗前,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高于对照组(P均<0.01);2组SP-A、SP-B、SP-C...  相似文献   
8.
颅内血肿体积个人计算机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个人计算机测量法对颅内血肿体积测量的价值.方法:40例不同类型的颅内血肿分别使用CT定量软件及个人计算机Photoshop CS3 Extented软件测量其体积,分析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个人计算机测量法与CT定量法所测颅内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人计算机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痰止咳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祛痰止咳合剂处方中的主要成分黄芩、甘草、陈皮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芩、甘草、陈皮药材的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液无干扰。结论:用薄层色谱法能有效地对祛痰止咳合荆进行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0.
学习ICD-10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是一个概括死亡和疾病统计需要的核心。它解决了ICD-9中存在的问题,补充了各系统的内容,使ICD更加完善,更符合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要求,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所以,我们应在熟练掌握ICD-9的基础上,着手ICD-10的学习,使我国能尽早赶上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