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成分与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 SCF)的关系。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男性患者199例,根据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分为SCF组151例,正常对照组48例,比较2组临床变量。结果2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和冠脉轻度狭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CF组年龄较低,而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血液细胞成分比较发现SCF组白细胞计数[6.70(5.62,7.94),6.12(5.38,6.65)]、血红蛋白[150(142,157),145(137,151)]和红细胞压积[43.2(40.74,5.0),42.2(40.4,44.2)]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高脂血症( P =0.014,OR 2.385,95%CI 1.197~4.753)和血红蛋白( P =0.030,OR 1.034,95%CI 1.003~1.066)是SC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脂血症和血红蛋白是男性冠状动脉SCF的临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距离试验在鉴别肺高血压血流动力学类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64例心功能Ⅱ~Ⅲ级初诊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肺高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右心功能状况分为A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62例)、B组(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58例)、C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44例),主要分析指标为6 min步行距离及运动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A组、B组和C组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97±112)、( 299±63)和(294±111)m,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6 min步行距离明显减少;但单独6 min步行距离检查不能区分血流动力学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意义。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例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为(39.2±17.9)岁。其中10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2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确诊前均误诊为其他疾病。全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动图(UCG),冠状动脉CTA等检查而确定诊断。其中9例患者行外科手术重建冠状动脉,2例患者拒绝手术,1例因严重心功能不全而失去手术时机。手术患者中2例患者因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而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患者因合并冠心病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7±13)个月,患者术后均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UCG提示: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从[(47.4±7.2)mm减小到(41.8±6.5)mm,P0.01],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FS)从[(24.3±11.3)%增至(36.1±11.6)%,P0.01)]。未手术治疗患者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失访,1例仍时有活动后气短、心慌等症状。结论: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了冠状动脉造影,UCG和冠状动脉CT等无创检查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心脏血供,从而防止猝死、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帮助心内科介入进修医师提高介入技能是国家卫计委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的重要工作。方法以介入诊疗考试结果做为评价指标,将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一师徒带教模式做对比。结果与传统教学组(24.0%)相比,PBL组的满意率为44.0%,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46);就学习兴趣而言,PBL和传统教学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有学习兴趣的比例分别是60%vs.48%,p=0.22);PBL组学习主动性可以的占66.0%,好于传统教学组(44.0%)(p=0.025);1年期培训后,PBL组(45人,90%)取得介入资格证书的人数多于传统教学组(40人,80%),但两组间未达到明显差异(χ~2=1.961,p=0.161)。结论 PBL教学法更有助于心脏介入进修医师提高学习主动性并获得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俊娟  程宇彤  洪涛  陈明  高炜  霍勇 《中国医刊》2006,41(11):46-4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血浆总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入选1998~2004年间成功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且于术后6个月以上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120例,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测定血浆总胆红素浓度水平。结果120例患者共159处置入支架,50%位数复诊时间是9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53例(57处病变)。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患者复诊时血浆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2.36±4.91)μmol/L和(14.86±5.38)μ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胆红素水平≤12.5μmol/L组和>12.5μmol/L组患者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比较,56.7%(34/60)比31.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胆红素水平进入回归方程,OR值0.899,95%。95%CI0.819~0.987,P=0.026。结论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血浆胆红素浓度水平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负相关,高血浆胆红素浓度水平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出血风险。方法择期行PCI的ACS患者95例,随机分为肝素组(n=46)和比伐卢定组(n=49),其中肝素组脱落5例,比伐卢定组脱落3例,2组各剔除6例。2组分别采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于用药前和停药后1 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试验期间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PCI术后随访30 d比较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用药前和停药后1 h凝血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30 d内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比伐卢定在PCI术中抗凝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收缩期切迹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的资料。根据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形态分为无切迹组(no notch;NN)、收缩晚期切迹组(late systolic notch;LSN)、收缩中期切迹组(mid-systolic notch;MSN)。以M型超声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数值表示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肺血管阻力(PVR)在MSN组最高(9.2±3.5)WU,P<0.001,而LSN组为(5.7±3.1)WU,NN组为(3.3±2.4)WU。与LSN组和NN组相比,MSN组TAPSE明显缩短[MSN=(1.6±0.5)cm,LSN=(1.9±0.6)cm,NN=(2.2±0.6)cm,P<0.05]。右心室流出道多普勒加速时间(AT)在MSN组最短(MSN=67±21,LSN=79±18,NN=113±29;MSN vs.NN,P<0.01;MSN vs.LSN,P<0.01;LSN vs.NN,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多普勒频谱收缩期切迹可能提示严重的肺动脉高压(PAH)和右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136例ACS患者(ACS组)和12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患者(SAP组),2组行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生化指标、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和炎性因子等相关因素测定,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同将ACS组再分为均质斑块组和非均质斑块组;采用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同临床相关因素间关系。结果ACS组和SAP组年龄、尿酸、炎性因子水平、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非均质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年龄校正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31,P=0.04;r=0.81,P=0.01),ACS患者中非均质斑块组炎性因子明显高于均质斑块组(P%0.05);以发生ACS与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除年龄外,细胞间黏附因子-1(OR:1.15,95%CI:1.02~1.65,P=0.0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32,95%CI:1.20~1.68,P=0.04)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炎性因子是ACS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在心肌无再流中的作用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0.05g·kg-1.d-1)、中剂量(0.2g·kg-1.d-1)和大剂量(0.5g·kg-1.d-1)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阻断3h,再灌注1h建立AMI再灌注模型。测定并对比AMI前、后3h和再灌注后1h血清及再灌注后正常、再灌注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冠脉结扎3h,血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更显著(均P0.01)。(2)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区心肌组织相比,模型组再灌注区心肌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无再流区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比再灌注区更显著(均P0.01)。(3)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血T-AOC、T-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均P0.05),并显著提高再灌注1h血T-SOD含量(P0.05);大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和再灌注1h血T-AOC、T-SOD含量,抑制MDA生成(均P0.05)。(4)中剂量通心络仅能显著提高再灌注区T-AOC含量(P0.05),降低MDA含量(P0.05);而大剂量则显著增加再灌注区T-AOC、T-SOD和GSH含量(均P0.05),抑制MDA的合成(P0.01),并显著增加无再流区T-AOC和T-SOD含量(均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1)。结论: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降低和心肌局部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通心络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心肌局部的氧化损伤,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08例,年龄61~80岁,根据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55例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153例。 结果: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有反应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分别为(57±6)%和(35±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Ⅱ型糖尿病[P=0.037, 优势比(OR)=2.053,95%置信区间1.045-4.034]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 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Ⅱ型糖尿病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