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在全麻下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56例,分两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丙泊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持续泵注。两组麻醉诱导大致相同: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阿曲库铵0.15mg/kg、芬太尼0.1mg;麻醉维持均持续泵注丙泊酚0.5mL/(kg·h)和阿曲库铵0.1mg/(kg·h),而实验组复合舒芬太尼0.15~0.7μg/(kg·h)间断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股动脉置管后、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实验组在术中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后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患者在术毕时拔除气管导管前后较对照组无明显燥动且各生命体征较平稳。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有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S用于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麻醉深度监测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麻醉科择期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105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运用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深度监测指导麻醉药量。设立观测点为麻醉诱导前(TO)、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体外循环开始后5min(T3)、鼻温谷值(T4)、停机后10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记录BIS值。结果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的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IS监测指导下麻醉用药控制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获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ASAI-Ⅱ级,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完善后给予氟-芬合剂2/5U,然后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丙泊酚TCI技术,对照组(30例)一般不再追加麻醉性镇痛镇静药。观察记录研究组TCI开始后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分)为5、4、3、2分时丙泊酚靶浓度值(Cp)及相对应SBP、HR、SpO2等参数;记录对照组术中各时点的SBP、HR、SpO2值及基础值;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对各自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都得到了有效镇静,随着镇静深度逐渐加深,Cp由O上升到(1.82±0.10)μg/mL,SBP、HR有所下降,OAA/S评分2分、3分与4分、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值维持在97%~100%之间;对照组术中SBP、HR均升高,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为86.7%(26例),而对照组仅20%(6例)。结论丙泊酚TCI技术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清醒镇静具有镇静深度适宜,生命体征趋于平衡,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时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拟进行重复测量的二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设计罗哌卡因浓度为4水平,分别是0.125%、0.15%、0.175%、0.20%;舒芬太尼浓度为4水平,分别是0.25μg/ml、0.5μg/ml、0.75μg/ml、1.0pg/ml。采取L8(2^7)正交设计表。结果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5%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改良Bromage分级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而舒芬太尼浓度超过0.5μg/ml组尿潴留发生例数多于其他组,罗哌卡因浓度超过0.15%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重于其他组(P〈0.05)。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5%罗哌卡因是术后镇痛的最佳方案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发生率低,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