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静脉溶栓后转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卒中防治中心静脉溶栓后转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机械取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41例AIS-LV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预后良好组16例(39.0%)。将单因素分析中变量(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低、卒中症状发作至卒中防治中心就诊时间(ODT)长以及卒中防治中心就诊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长,均为AIS-LV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S-LVO患者静脉溶栓后转诊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术前NIHSS评分、ASPECTS、ODT、DPT是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及体位改变对眼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O2气腹及手术体位对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36例分为盆腔手术(A组)和胆囊切除术(B组)两组,每组18例.手术体位:A组头低位25°,B组头高位25°.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5 min(T2)、体位改变后5 min(T3)、体位改变后30 min(T4)和PETCO2降低至正常后(T5)的IOP.结果 两组IOP在全麻诱导后明显下降.A组T4时IOP逐渐增高至(21.0±1.6)mm Hg,T5时降低至(14.6±1.6)mm Hg.B组T4时IOP逐渐增高至(12.1±2.9)mm Hg,T5时降低至(11.1±1.2)mm Hg.两组术中的IOP与PETCO2呈正相关.结论 用丙泊酚全麻诱导可显著降低IOP.头高位手术和保持PETCO2于正常水平是避免IOP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癫癎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步录像脑电图(Video-EEG或V-EEG)俗称视频脑电图,集脑电、行为、声音三者于一体,能记录并回放同步出现的脑电活动与临床表现,因此可更有效地用于癫癎的诊断与分类,了解癫癎发作频率与发作规律,确定癫癎灶及癫癎放电的传播,鉴别心因性发作和评价抗癫癎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问答     
1.温病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答:温病主要是外感温热病邪所致。所谓温热病邪,是指外邪中属于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如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它们的性质属热,从外感受,致病迅速。此外,还有疫病之温  相似文献   
5.
祁涛  邹培林  陈斌华 《吉林医学》2011,32(12):2363-236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例出现注射部位局部位皮下出血,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自愈。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致残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小鼠100只随机分成1、3、6个磨牙缺失组、麻醉对照、正常对照5组.在麻醉和拔牙手术后1周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每周测试1次,连续测试6周.结果:在历时6周的行为学测试中,1~4周的小鼠游泳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5、6周(P<0.05),潜伏期有下降趋势;6个磨牙缺失组小鼠的游泳训练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其它4组(P<0.05);雌雄小鼠同一时期的潜伏期,以及麻醉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潜伏期间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多数目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会造成一定损伤,而个别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可否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方法: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未加正畸装置,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各组在上颌两侧第二切牙和第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处死。选择一侧第一和第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牙周组织内骨保护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加力1周后开始增加,2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4周后回落接近正常水平。12周后(撤力8周后),骨保护素阳性细胞数量少量回升,统计结果显示与加力4周后以及未加力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采用降低牙移动路径上的骨阻力和强持续牵张力能快速移动正畸牙,缩短正畸疗程,但移动牙组织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的牙周组织学变化。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犬一侧下颌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实验侧采用减阻牵张法,对照侧采取传统正畸方法,远移第一前磨牙。加力后2周,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移动距离;加力后1,2,4,12 周观察牙周膜、牙槽骨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加力后1~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移动牙张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增宽,成骨活跃,牙槽骨表面有新骨生成;压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缩窄,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有明显吸收,牙骨质也有不同程度吸收;但是,实验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出现均早于对照侧,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程度较对照侧严重。12周时,实验侧和对照侧牙周组织表现无明显差别。而加力2周,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侧(P < 0.05)。说明减阻牵张法可以快速移动牙齿;与传统正畸牙移动相比,两者牙周组织的改建只存在时间及程度的差异,不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可否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观察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 方法: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未加正畸装置,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各组在上颌两侧第二切牙和第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 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处死。选择一侧第一和第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牙周组织内骨保护素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与结论: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加力1周后开始增加,2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4周后回落接近正常水平。12周后(撤力8周后),骨保护素阳性细胞数量少量回升,统计结果显示与加力4周后以及未加力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A)加乌司他丁(U)对心肺转流(CPB)术中出血量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CPB下行二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切皮前,A组静注TA 20 mg/kg和U 1×10<'6>IU,B组静注TA 50 mg/kg和U 1×10<'6> IU,C组静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记录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12 h心包及纵隔引流量,检测CPB前后血细胞压积和IL-6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A、B两组术后12 h心包及纵隔引流量[(259.5±82.6)ml vs.(121.0±87.2)ml、(109.6±78.2)ml]、红细胞输入量[(1.2±0.3)U vs.(0.8±0.2)U、(0.8±0.1)U]及停机后IL-6水平[(54.8±15.5)pg/ml vs.(31.2±8.7)pg/ml、(32.1±9.0)Pg/ml]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瓣膜置换术患者CPB前联合应用TA和U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