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商陆及其不同炮制品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的方法建立大鼠肾病模型。通过HPLC-ELSD测定商陆及其不同炮制品中商陆皂苷甲(Es A)的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蛋白(UP)的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P和Alb含量显著降低(P 0. 05); TC,SCr和BUN含量显著升高(P 0. 05),尿中UP含量显著升高(P 0. 05)。商陆生品、炮制品和Es A均能不同程度的升高模型大鼠血清TP和Alb的表达,降低TC,SCr和BUN以及尿中UP的含量;其中醋炙品的作用最为显著。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而醋炙商陆、醋煮商陆和清蒸商陆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肾脏组织TGF-β的表达(P 0. 05,P 0. 01)。结论:商陆及其炮制品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症状,其中醋炙品的作用最强,并且该作用可能与降低肾脏组织的TGF-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龟鹿二仙膏对氢化可的松联合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并脑室注射Aβ诱导大鼠AD模型,龟鹿二仙膏不同浓度进行干预。测定大鼠的海马、肾脏和肾上腺指数;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品中皮质酮(CORT)及睾酮(T)水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采集和分析模型大鼠血清代谢数据;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和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收集龟鹿二仙膏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得到的AD相关靶标信息;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龟鹿二仙膏高、中、低剂量组海马指数、肾脏指数和肾上腺指数均显著升高,其中龟鹿二仙膏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龟鹿二仙膏高、低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P<0.01),Ⅲ象限路程(%)和Ⅲ象限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P<0.01);龟鹿二仙膏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OR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龟鹿二仙膏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代谢组学技术共鉴定了24个与AD相关的血清差异代谢物;网络药理学方法共筛选出50个治疗AD的高频共性化合物,高频共性靶点187个,得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AD复杂的病理机制网络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龟鹿二仙膏可显著改善氢化可的松并Aβ诱导的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降低血清CORT,抑制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6表达,并调节AD模型大鼠的代谢水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分析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DN专病医案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发掘中医治疗DN的组方规律。通过筛选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疾病数据库获得药对治疗DN的靶点,建立成分-蛋白互作网络,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明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路的对应关系。运用分子对接及生物膜干涉的方法检测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程度。结果 在183条医案所载录方剂中,黄芪的使用频次与平均使用剂量均最高,分别为43次与37 g,其次是丹参与茯苓。以黄芪为基础,关联分析到置信度最高的核心组合为黄芪-丹参-茯苓。网络药理学筛选到黄芪-丹参-茯苓治疗DN的关键信号通路15条,潜在靶点89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为疾病相关通路,白细胞介素(IL)-6、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为核心靶点。药对中的2个活性成分异鼠李素、槲皮素与IL-6均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对接得分分别为8.2和7.4,解离常数(KD...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转化医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量化比较4种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研究:4种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热淋清颗粒、阿奇霉素+热淋清颗粒)的临床观察由航空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统计98例急性下尿路感染门诊病例的症状积分;采用疗效指数(efficacy index,EI)和成本(cost,C)/疗效指数(C/EI)对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实验室研究:将60只SD雌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造模组、左氧氟沙星组、阿奇霉素组、左氧氟沙星+热淋清颗粒组、阿奇霉素+热淋清颗粒组),经尿道插管注入大肠杆菌液,建立下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进行尿培养,末次取尿后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血清药敏试验,最后收集膀胱组织行苏木素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临床EI结果显示,4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方案药物经济学最好(C/EI=29242±2812,P<005),阿奇霉素+热淋清颗粒方案药物经济学最差(C/EI=58580±12936,P<005)。实验室结果表明,4种治疗方案的疗效顺序为:左氧氟沙星+热淋清颗粒>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热淋清颗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不同治疗方案,在实验室研究中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能把临床观察结果进一步定量化,从而具有更强的比较性,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定量化的参考信息,具有单一的临床研究模式或单一的实验室研究模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九香虫不同提取部位对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大鼠的抗溃疡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无水乙醇灌胃和应激性刺激造成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分组给予九香虫脂肪油、氨基酸、水煎液和西咪替丁片,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溃疡指数。结果:九香虫脂肪油能够明显降低两种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P0.01)。结论:九香虫具有抗溃疡作用,脂肪油可能是其发挥抗溃疡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究龟龄集对氢化可的松与 β 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并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ip氢化可的松与icv Aβ 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选用SD雄性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龟龄集低、中、高剂量组.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麻醉取血、肾上腺、脾、肾、胸腺、睾丸、脑和海马,计算肾上腺指数及肾脏指数.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检测各组组织上清液中睾酮和皮质酮(CORT)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用药前后潜在代谢差异物并进行通路分析,找到与龟龄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所涉及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新物体识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新物体辨别指数(RI)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龟龄集高、中剂量组新物体RI显著升高(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龟龄集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在Ⅲ象限路程、Ⅲ象限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相比,龟龄集低、中、高剂量组肾脏指数和龟龄集高剂量肾上腺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激素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龟龄集高、中、低剂量组CORT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Akt/Akt龟龄集高、中、低剂量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用药前后共得到23种血清差异代谢物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主要涉及代谢途径为甜菜碱代谢、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磷脂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结论 龟龄集对氢化可的松与Aβ 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保护脑组织海马结构,改善模型大鼠血清中C O RT和睾酮水平.还可以通过调节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整体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黄芪、当归配伍前后抑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肝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1∶1、2∶1、5∶1组。建立TP诱导的小鼠肝脏毒性模型,相应受试药物进行干预。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HE染色法检测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组织Nrf2和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黄芪-当归2∶1和5∶1配伍显著降低血清AST、ALT和ALP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升高肝脏组织GSH和GSH-Px水平,降低MDA含量。黄芪-当归1∶1、2∶1组显著升高SOD水平。黄芪、当归配伍前后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