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眶炎性假瘤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西医多采用皮质类固醇等抗炎治疗,较易复发,预后较差。谢立科主任在临床中着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佳,本文就谢师对其病因、分型、表现、鉴别、治疗、愈后护理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白术、茯苓、泽泻与桂枝组成,主治太阳蓄水证,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黄斑水肿多因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术后眼内炎症等所致,其中医病机主要为脾虚水湿内停,上犯于目,治疗需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该文通过列举典型案例,对五苓散治疗各类型黄斑水肿进行总结,以期为五苓散在现代眼科临证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非药物疗法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3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人(143只眼)给予2个~4个疗程的刮痧、刺络放血、穴位放血、针刺疗法及辨证施护,观察病人的临床疗效和焦虑评分、自觉不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病人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73.43%,4个疗程总有效率达83.92%,自觉不适症状以及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4个疗程效果优于2个疗程(P0.05)。[结论]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配合辨证施护,可减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三种不同检查方法测量干眼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比较其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干眼患者100例,分别用Sirius、RT-7000及FLS三种方法测量其泪膜稳定性。结果三种方法测量的泪膜破裂时间有统计学差异(F=50.23,P=0.000,P0.05),两两比较结果表明,FLS法测量的泪膜破裂时间与Sirius和RT7000相比相对较长,而Sirius和RT7000测量的泪膜破裂时间相对较短且两者之间没有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FLS和Sirius的相关系数为0.39,FLS和RT7000的相关系数为0.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检查方法测量的泪膜破裂时间数值有不同,但这三种方法所测得的值在趋势上是一致的;三种不同方法所测得的泪膜破裂时间数值对干眼都有诊断和治疗意义,临床中可采用不同方法或联合几种方法来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逍生散对干眼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逍生散治疗干眼的作用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人角膜上皮细胞加入苯扎氯铵溶液制备得干眼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低、中、高剂量逍生散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孵育后,分别于作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行光镜观察,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及角膜上皮细胞中IL-1、IL-6、TNF-α、MMP-9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药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松解及间隙变大,减少细胞脱壁及溶解、坏死,减少细胞凋亡;中药中、高剂量的细胞活性值和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检测IL-1、IL-6、TNF-α及MMP-9的表达相对较低(P0.05),且呈现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炎症因子效果相对越好的结果。结论逍生散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凋亡;逍生散可能通过降低IL-1的产生,进而降低产生IL-6、TNF-α等炎症因子以及可能通过降低IL-1的产生,调控MMP-9的数量和活性,发挥保护角膜上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阳清窍相关学说是以升降出入、气血津液、脏腑理论为主要基础,是研究头面五官的生理病理,并用来临床防治的重要学说。清阳清窍学说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于金元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善于明清时期,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是眼耳鼻喉科基础理论之一。五脏六腑之精,皆可化生清阳,循行眼周,上注于目,清阳之用,主有濡养、温煦、护目之功。眼科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生,主因清阳不升,目失濡润,浊阴不降,邪浊阻络而致。清阳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无论内外眼病,均有广泛应用,临床疗效确切,眼科临证需调畅气机,升阳健脾,注重养阳、护阳、升阳,常获良效,本文就重清阳做一浅析,望以彰其深意,冀有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主要是指无明确诱因引起的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是比较重要的眼底黄斑病变之一。根据不同的原因及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则有不同的分类,其病因较多且病机复杂,但随着眼科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IMH的治疗手段也随之多样化并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如此,对于IHM的预防性治疗在临床也逐渐得到运用。现本文将从IMH的发病机制、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观察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视网膜厚度的特征。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底病眼外伤科临床诊断为视网膜动脉阻塞32例(32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2.4±12.6)岁。以患者患眼为实验组,自身健眼为对照组。应用OCTA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黄斑3 mm×3 mm区域内的浅层毛细血管层(SCL)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层(DCL)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对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者,则检测并记录黄斑6 mm×6 mm区域的SCL血流密度和DCL血流密度。实验组与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的SCL、DCL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OCTA影像特征主要为阻塞动脉供血区视网膜内层增厚和反射增强,外丛状层带有不同程度的增宽,黄斑区拱环破坏,毛细血管分布不均。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2例(22只眼),占68.8%(22/3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者10例(10只眼),占31.2%(10/32),均为颞侧分支动脉阻塞。实验组和对照组黄斑3 mm×3 mm区域内的SCL总体血流密度分别为(40.00±5.74)%和(45.12±5.59)%;DCL总体血流密度分别为(41.16±5.86)%和(48.85±3.89)%。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9,-5.457;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心凹区的SCL血流密度分别为(21.28±9.55)%和(19.10±4.76)%;DCL血流密度分别为(31.06±7.70)%和(29.14±6.43)%。实验组中心凹区的SCL和DCL血流密度均高于对照组的有14例(14只眼),占43.8%(14/32)。黄斑6 mm×6 mm区域内,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者患眼中心凹周边区的SCL和DCL血流密度分别为(42.24±4.64)%和(41.02±5.71)%。患眼SCL和DCL血流密度低于健眼者,均占80%(8/10);患眼颞侧中心凹周边区的SCL和DCL血流密度低于健眼者,分别占90%(9/10)和100%(10/10)。实验组和对照组视网膜总体厚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4,P>0.05)。 结论OCTA检查可量化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视网膜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可以为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提供客观的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DR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延缓其进展至关重要,可使绝大多数患者保存有用的视力。为了更明确的了解DR的发生发展,已经研发出一系列实验动物模型。目前DR的动物模型包括药物或饮食诱导模型、自发性遗传性模型、胰腺部分切除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四类。本综述从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阐述现有的各种动物模型,对其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谢立科主任医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痰瘀互结理论及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络损积阻"为诸多眼底病的主要病机,此处的"积"是以痰饮、瘀血、水停为主的病理改变,"络"即为眼底血络,通过"祛积通络法"治疗相关眼底疾病,并自创"祛积通络方"用于眼科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将从基本理论、临床表现、常见眼底病、方解分析、典型案例几方面阐述其痰瘀互结理论在眼底病中的新认识,以供交流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