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和优化有针对性的免疫共沉淀(CO-IP)与双向电泳(2DE)-质谱联合的技术来鉴定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通过CO-IP对细胞全蛋白中的目标蛋白进行富集,用不同洗脱液洗脱目标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并行2DE分离。结果:对CO-IP过程、洗脱液成分、上样量等关键步骤进行优化,得到满意的2DE图谱。结论:成功优化CO-IP与2DE分离技术,为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信号通路中重要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呈上升趋势,此类患者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一般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和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由此带来的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共收治该类患者61例,现将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应用常用的四种出血事件评估标准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血事件。方法 在56例非-ACLF、26例达到亚太肝病协会发布标准的ACLF(APASL-ACLF)和12例达到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的ACLF(EASL-ACLF)患者,采用出血学术研究会标准(BARC)、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标准(GUSTO)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标准(ISTH)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57.6%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1%;非ACLF组出血发生率为41.1%,显著低于APASL-ACLF组或EASL-ACLF组的76.9%和100.0%(P<0.05);有出血事件组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13.0%和24.5%,显著高于无出血组的0.0%和 0.0%(P<0.01);BARC标准、TIMI标准和GUSTO标准判断28 d短期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5%CI:0.747~1.000)、0.801(95%CI:0.653~0.94)和0.841(95%CI:0.697~0.984),均显著低于ISTH标准的0.95(95%CI:0.861~1.000,P<0.05)。结论 ACLF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多,但致死性出血事件少见。在四种出血评分标准中,经验证,ISTH标准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氧阴离子(O2^-·)、H2O2、线粒体膜电位(砌口)在白藜芦醇(nSV)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碰’V(10.0、50.0、100.0μmol/L)分别作用HL-606、12、24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O2^-、H2伤及MMP水平;四氮唑蓝凝胶法检测RSV作用HL-6024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MTt法检测SOD和RSV共同作用HL-60后的细胞生存率;锥虫蓝细胞计数法检测N-乙酰-L-半胱氨酸(NAc)和RSV共同作用HL-50后的细胞生存率。结果:RSV可使HL-50内O2^-·水平升高,H2-2水平、MMP降低,SOD活性无明显变化;SOD和NAC对RSV诱导的HL.60凋亡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RSV诱导HL-60凋亡机制是RSV引起细胞内O2^-·水平升高,MMP降低,从而启动caspases凋亡途径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并验证长期核苷类药物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持续阳性的预测指标。方法以治疗基线HBeAg阳性、长期核苷类药物治疗获得维持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分析治疗基线指标及首次病毒学应答后的HBeAg效价对HBeAg持续阳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学习队列(n=44,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首次病毒学应答后6个月的HBeAg效价可预测HBeAg持续阳性(ROC曲线下面积=0.875,P=0.023):HBeAg≥10.0s/co(雅培Architect i2000检测)者不能清除HBeAg的比例为64.0%(后续治疗时间24~33个月,中位数30)。验证队列(n=171,恩替卡韦治疗)中,病毒学应答后6个月HBeAg≥10.0s/co的患者88.0%持续HBeAg阳性,维持病毒学应答时间为15(6~51)个月。结论长期核苷类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虽可维持病毒学应答,但病毒学应答后6个月HBeAg≥10.0s/co的患者难以清除HBeAg。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胃癌患者化疗期间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 样本区间:2018年5月~2020年5月,研究主体:70例胃癌化疗病例样本,以随机单双号法将纳入样本分组,35例记作对比组实施一般护理,35例记作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差异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较小(P>0.05),干预后,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南方医院肝病中心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HBV相关肝硬化(CIR)、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检测网织血小板比例、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血小板活化比例(PAC-1、CD63、CD62p)、糖蕚素、可溶性CD163、凋亡血小板比例等指标,对以上指标进行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91例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68例,肝硬化组48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组75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计数98(3~253)G/L较慢性乙型肝炎组172(24~327)G/L低(P0.01),与肝硬化患者88(22~244)G/L相当(P=0.913)。ACLF患者入院1周血小板计数71(4~208)G/L较入院当天97(21~267)G/L明显下降(P0.01)。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组患者脾脏厚度(40.4比35.1 mm,P=0.002)、D-二聚体(443.5比90 ug/L,P=0.002)、PT-INR(2.14比1.26,P0.01)、sCD163(5.33比1.81 ln mg/mL,P0.01)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但纤维蛋白原水平(1.24比2.25 g/L,P0.01)和血小板PAC-1(+)阳性率(3.33比10.7,P=0.002)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网织血小板比例、TPO、CD62p、CD63、糖蕚素、凋亡血小板比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与脾脏厚度、PT-INR、总胆红素水平、血小板凋亡水平呈负相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白蛋白水平、糖萼素水平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脾脏厚度、糖萼素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是ACLF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R2=0.597,P=0.011)。入院日的血小板计数可预测28天死亡(AUROC=0.72,P0.01)。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脾脏厚度、纤维蛋白原、糖萼素为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日血小板计数可预测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存活者长期预后及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1月 ~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存活时间超过90 d的HBV-ACLF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记录 肝硬化发展、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发生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对 照组,应用SF-36量表对ACLF存活者与常模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ACLF患者223例,根据入院时 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乙型肝炎组(CHB-ACLF,n=130)和乙肝肝硬化组(CIR-ACLF,n=93)。CHB-ACLF组12个月、24个月、50 个月的累计生存率为97%、95.7%和93.9%,高于CIR-ACLF组的91%、86%和74%(P=0.007)。CHB-ACLF存活者12个月、24个 月、36个月的肝硬化进展率分别是37.9%、58.4%和68.7%。Cox回归结果发现,患者入院时钠水平(HR=0.84,P=0.035)、发病 28 d内肌酐最高值(HR=1.015,P=0.026)及INR最高值(HR=2.032,P=0.006)是影响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CLF恢复者 SF-36量表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常模,其他维度与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相比,ACLF患者 在一般健康和躯体疼痛维度得分更高,其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疾病基础不同可导致ACLF患者长期预后 有所差别。严重的急性打击事件可增加CHB-ACLF患者肝硬化的发生率,可能与肝衰竭时各器官的损害程度有关。ACLF长 期存活患者生活、社会能力无显著降低,但心理状态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阴泻阳法针刺法联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80例,予补阴泻阳法针刺法治疗;高压电位组80例,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联合组80例,予补阴泻阳针刺法联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3组均以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组愈显率80.0%、总有效率95.0%,针刺组愈显率65.0%、总有效率88.8%,高压电位组愈显率55.0%、总有效率85.0%,联合组愈显率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高压电位组(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压电位组(P0.05);3组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针刺组及高压电位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阴泻阳针刺法联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可降低PSQI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两者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