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且传染性强,被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控制布病的发生.本文从病原学基础、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几方面总结了布病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等。当布鲁氏菌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称作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神经炎是这种疾病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膜炎、脊髓炎、急性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也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其临床症状、脑脊液检验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容易漏诊及误诊。为了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及重视,本文将对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自由基损伤起关键作用,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本文选择我院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胞衰老是细胞在外在微环境变化及内在基因表达失调作用下脱离细胞周期后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不可逆性,衰老细胞不能增殖,但具备代谢活性.肿瘤发生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细胞衰老与DNA修复、细胞凋亡并称抵抗肿瘤发生的3道防线.不但衰老细胞的许多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和增殖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细胞衰老及无限增殖化、肿瘤迁移等研究,揭示正常人体细胞从年轻到衰老以及到调亡或无限增殖化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为更好地确定细胞衰老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能为肿瘤的抑制提供一个新思路.本文就细胞衰老与肿瘤的关系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马琳  石树君 《重庆医学》2016,(35):4983-4985
目的 探讨脑卒中TFGBR2基因多肽性和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脑出血患者32例(脑出血组),脑梗死患者28例(脑梗死组);另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患者TGFBR2基因rs6785358片段多态性,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测,分析患者TGFBR2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A/A基因型均占50.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G/G基因型比例(60.0%)高于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史和脑卒中史的患者A/A基因型分别占51.4%和60.0%,高于无高血压史和无脑卒中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24 h动态脉压指数均高于基因型为A/G和G/G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TGFBR2基因rs6785358基因型以A/A为主,且A/A基因型患者血压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蒙药巴特日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倒置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RT-PCR技术对调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巴特日对胃癌细胞调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蒙药巴特日能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细胞;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巴特日处理后,抑制调亡的bcl-2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蒙药巴特日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西医规范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分(WHO-QOL-100)、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2组治疗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HAMD评分、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Fugl-Meyer量表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精神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可有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促进智力水平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该方案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影响脑小血管病(SVD)所致认知障碍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8例S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94例)和认知障碍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  相似文献   
9.
10.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是布氏杆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出现的罕见且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膜炎是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所致脑膜炎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致病机制及代谢通路尚不明确,为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神经型布氏杆菌感染脑膜炎的认识,本文将对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脑膜炎进行讨论,现将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综述,希望通过利用代谢组学、宏基因二代测序等技术明确诊断,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干预,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