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4篇
内科学   1篇
眼科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人数日益增长,而亚洲糖尿病人口的增长预计将比全球平均增长更严重,主要归因于糖尿病发病较早、患者缺乏筛查意识导致就诊延迟、费用昂贵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以及由于缺乏健康教育而对糖尿病的了解不足等因素。如何基于以上原因以及治疗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一直是众多眼科医师的困扰。本文将对最新的“亚洲人群糖尿病黄斑水肿管理专家小组共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眼科医师对亚洲人群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进行规范化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和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矫正老年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8月至2018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下睑内翻的老年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4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B组行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两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行睑缘评分、睑板腺挤压试验、睑板腺分泌功能试验、脂质分泌情况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症状及体征评分等,并作对比。结果 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除B组干涩症状外,其余A、B两组眼部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1个月时干涩、疼痛、异物感、灼烧感和流泪症状缓解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B组睑脂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较A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睑板腺相关指标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两组眼部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组相比,A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更低、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性睑板腺功能障碍伴下睑内翻患者,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优于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蒙脱石滴眼液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12只。A组用15 g·L-1蒙脱石混悬液滴眼,B组用等量PBS滴眼,每天3次。分别在滴眼前和滴眼后1 d、4 d、7 d对2组小鼠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检测和角膜荧光素(fluorescein,FL)染色评估,滴眼后7 d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OCTA)进行角膜分区,分别测量2组小鼠不同区域角膜上皮厚度。结果 A组与B组泪液分泌量有差别(F=19.731,P=0.009),A组较B组泪液分泌量低,泪液分泌破坏显著,且2组泪液分泌量的差别有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变大的趋势;滴眼后4 d和7 d,两组泪液分泌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7、5.695,P=0.026、0.009)。A组较B组BUT缩短(F=22.432,P=0.001),泪膜破坏明显,且2组泪膜破坏程度的差别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有变大的趋势,滴眼后4 d和7 d,两组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3、5.695,P=0.024、0.009)。A组较B组角膜FL染色评分增加(F=14.753,P=0.003),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明显,且2组角膜FL染色的差别有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变大的趋势,滴眼后4 d和7 d,两组F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6、9.864,P=0.031、0.012)。滴眼后7 d,与B组相比,A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均变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蒙脱石滴眼液会破坏小鼠的泪液分泌功能和泪膜稳定性,并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使角膜上皮变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2滴眼液对苯扎溴铵导致的小鼠眼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BALB/c雄性小鼠30只,均取小鼠右眼作为实验眼。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其余的6只则作为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采用1 g·L-1苯扎溴铵滴眼液+H2滴眼液滴眼,对照组采用1 g·L-1苯扎溴铵滴眼液+生理盐水滴眼,中间均间隔10 min,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 d、7 d、14 d观察各组小鼠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test,FL)评分,并于干预14 d后取小鼠眼球,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角膜上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干预1 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 Ⅰ t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的S Ⅰ t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14 d后,对照组S Ⅰ 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S Ⅰ 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S Ⅰ t均大于对照组。干预1 d后,两组BUT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UT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14 d后,对照组BU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BUT均长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1~14 d角膜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干预1~14 d后FL染色区域增加。干预后 4 d 和 7 d,两组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可见密集排列的微绒毛和微皱襞,而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微皱襞部分平坦或出现融合、缺失。结论 H2滴眼液能通过保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从而改善干眼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在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32名2017届、2018届和2019届的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将每届研究生都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人)。研究组采用“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组不同届研究生的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老师相同,教学时间为33mo的临床实践期,研究时间为2014~2019年,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进行对比,从临床专业考核、科研能力考核、综合考核成绩、学生满意度及梦焦虑自评分数来分析“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考试内容相同,评分标准统一。

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评分为101.38±6.29分,综合成绩84.22±4.58分,梦焦虑评分17.31±5.20分; 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59.13±9.61分,综合成绩75.72±5.14分,梦焦虑评分25.75±3.32分。研究组临床技能、科研创新、综合成绩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梦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梦焦虑评分与教学模式满意度评分、学生满意度评分呈负相关(r=-0.746、-0.618,均P<0.05)。

结论:“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知识、科研创新、身心健康等的综合素质,是目前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探讨视网膜脱离(R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变化和该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RD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作为观察组,另招募30名健康人(男16人,女14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均由八通道相控阵头线圈3-Tesla...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红斑痤疮患者眼表、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神经纤维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眼科中心已确诊为红斑痤疮患者24例(48眼)作为红斑痤疮组;另选年龄、月收入等重要非试验因素匹配的24例(48眼)健康志愿者(门诊体检者,无眼部相关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眼表疾病指数、泪膜四项、泪液蛋白以及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结果。结果 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右眼的干眼症状眼数增多、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增高、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泪河高度降低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左眼的干眼症状眼数、眼表疾病指数和泪膜四项与右眼改变一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右眼泪液中泪液总蛋白、乳铁蛋白及溶菌酶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眼的泪液蛋白改变与右眼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红斑痤疮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可见角膜上皮基底细胞部分膨胀、变形,有光亮的炎症细胞浸润;角膜前基质细胞增多,形态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大;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出现弯曲且数量增多;角膜基质内神经丛出现弯曲。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左右眼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增大,分支增多且曲率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红斑痤疮患者眼表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蛋白含量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和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升高及走形异常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埃罗替尼对其的影响。

方法:随机均分20只小鼠为埃罗替尼组和PBS组,制备埃罗替尼滴眼液,分别应用埃罗替尼滴眼液和PBS,于每日8:00、12:00、16:00和20:00对2组小鼠点眼。在点眼前、点眼后1、2、3wk应用OCTA测量角膜17个区域的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

结果:点眼前埃罗替尼组与PBS组各区域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比较无差异(均P>0.05); 点眼后第2wk,埃罗替尼组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的17个区域中M、T5、IT5、I5、IN5、N5、T6、IT6、I6、IN6、N6区域与PBS组相比均明显增厚(均P<0.05)。第3wk,埃罗替尼组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的17个区域与PBS组相比均明显增厚(均P<0.05); 埃罗替尼组和PBS组经处理2、3wk后,各组间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相比有差异(均P<0.05); 通过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变化趋势分析,埃罗替尼组与PBS组均有差异(均P<0.05)。

结论:利用OCTA可以发现埃罗替尼具有使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增厚的作用,且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多,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干眼(dry eye,DE)是一种常见的多因子眼表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DE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刺激和眼部疼痛。研究表明,DE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综述了DE与眼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似处,重点介绍临床特征、眼部神经性疼痛评估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NK)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退行性角膜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眼表损害, 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致盲。改善眼表损害的最佳时机在NK的早期阶段, 而早期NK患者的典型症状较少, 导致其诊断往往被延误。2021年《BMC Ophthalmology》于21卷第1期发布了《神经营养性角膜病的识别、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本文通过对该共识中NK筛查时机以及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解读, 以期进一步提高眼科医生对筛查和治疗NK的认识, 并优化NK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