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病例 例1:患者30岁,停经42天阴道淋漓出血5天,化验尿HCG阳性,B超提示:子宫略大,内膜厚6mm,宫颈管内可见模糊光团16×8mm,以"宫颈妊娠"收住入院.查体:BP120/80mmhg,阴道内有暗红色血迹,宫颈紫兰色,增粗约4cm,宫口松容1指,子宫如孕50天大小.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男,45岁。主因右股骨干骨折2h于2008-09-02T08:00入院。2008-09-02T16:19描心电图大致正常。第2天行右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成功。术后患者卧床,术后8d出现右季肋部疼痛,阵发性气短,无发热,无咳嗽,胸片示右肺下野片状密度增高影,予一般治疗。术后9d患者胸闷加重,喘憋不能平卧,右侧肋缘疼痛明显,头晕,出汗,腹胀,无腹痛及呕吐。查体:T37.6℃,P100次/min,R26次/min,BP110/70mm Hg,SO274%,神清语利,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清晰。HR10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于2008-09-12T14:12急查发现心电图与入院时有明显变化,T、、、V5、V6导联低平,浅倒置;V1、V2、V3导联QRS波群振幅减低;V1由rS转为Qr,V1、AVR导ST段抬高;、V4、V5、V6导S波增宽。怀疑肺栓塞,行双肺CTA示左右肺动脉管腔内条片状充盈缺损,血气PO234.0mm Hg,PCO225.2mm Hg,诊断肺栓塞,予抗凝及溶栓治疗。胸闷,喘憋,右肋缘疼痛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治愈出院。2讨论肺栓塞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  相似文献   
3.
对饮酒诱发脑出血延误诊治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40岁。因饮酒后头痛10 h,伴烦躁10 m in余入院。于10 h前(午餐时)饮白酒约500 m l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以枕部为著,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并含浓烈乙醇气味。患者以往酒后亦出现过以上现象,因此未引起注意。未来就诊于家中休息。10 m in前患者头痛加重,躁动,在他人搀扶下尚能行走,即送来院。否认外伤史和高血压病史。查体:BP 150/100mm Hg,躁动,意识朦胧,呼之有反应,问话不答,双侧瞳孔直径约2 mm,光反射存在。稍颈强,四肢肌张力稍强。颈椎拍片提示;颈椎病,心电图:窦性心率,所有导联广泛T波低平。按乙醇中毒治疗,予以纳络酮等治疗。但是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转入浅昏迷,急行头颅CT检查:发现左额叶血肿,破入脑室(约50m l)。左额叶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诊为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甘露醇、呋塞米、七叶皂甙钠等治疗2个月余,患者一直深昏迷状态后转院。例2:男,44岁。高血压史4 a。主因饮酒后右侧肢体麻木1h,意识不清20 m in入院。患者于1 h前饮酒时(白酒约400 m l)自觉胸闷不适,右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给予护肝药(维生素C、维生素K1、甘利欣、门冬氮酸钾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茵陈赤丹退黄汤;对照组加用西药S-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组改善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学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赤丹退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AMI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先用胺碘酮静脉负荷,继以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在静脉用药的同时给予口服制剂,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心电图各指标(PR间期、QRS间期、QTc间期)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后,22例在12 h内复律,31例在24 h内复律,34例在48h内复律;41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血压、心电图各指标未变化;41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患者出现R-R长间歇,所有患者经临时停用及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例急性期积极治疗、缓解期预防治疗拄制喘息反复发作.方法:对所有病例根据感染情况分组分期中医辩证施治结合小剂量沙丁胺醇、氟替卡松吸入防治婴幼儿喘息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经过中药辨证治疗1~2个疗程,西药吸入1~2疗程,停药随访一年,均无喘息发作.结论:中药辩证治疗结合沙丁胺醇、氟替卡松吸入对婴幼儿喘息反复发作具有显著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1摘历摘要女,47岁。因反复喘憋发作3 a,突然加重4 h于2008-05-04入院。近3 a经常于晨起接触冷空气时出现咳嗽,喘憋,反复发作,每次持续约10 min余,可自行缓解。1个月前喘憋较前加重,持续时间可延长至30 min,偶有咳嗽,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未予药物治疗。4 h前针灸治疗,针刺背部时突发持续喘憋不缓解,伴左侧后背、左前胸疼痛,不能平卧。急诊予氨茶碱、地塞米松等。查体:T 36.0℃,P 120次/min,R 48次/min,BP 170/120mm Hg,紫绀,端坐呼吸,喘憋貌,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满布响亮哮鸣音,左肺较右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湿口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2.1×109/L,RBC 4.38×1012/L,Hb 146 g/L,PLT 347×109/L,NEUT 20.5×109/L,血钾3.48 mmol/L,血气分析pH 7.17,PCO271.5 mm Hg,PO246 mm Hg。入院后按照哮喘给予吸氧,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1)持续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氨茶碱、硫酸镁等治疗6 h,喘憋无缓解,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